“大明朝需要个参谋部啊。”
“不,我觉得他们当前最需要的急务应该是推广标点符号!”
——琼市坊的会议室,如今被临时改造成了战情室,一帮人看邸抄只看的龇牙咧嘴,个个都头痛欲裂。这不是形容词,真正是眼花头疼——明朝文字都是没标点,不分段的!
偏偏那帮抄邸报的师爷为了保持书面整齐,以及节约纸张,写的每一个字间距都差不多,而且肯定是从头到尾填满纸面。也不管其内容如何,句读全要自己分辨。
翻开来一看那当真是黑乎乎一片,让人完全没有阅读欲望。对短毛来说虽然还不至于像王熙凤那样“字儿乌压压,他认得我来我不认得他!”,可这么若干篇文字从头到尾通读下来,委实是一件痛苦无比的事情。
到后来他们不得不找了个文字师爷,专门负责给邸抄分句读,如此才算是稍微好了一些——当然由此可能造成误解歧义,那就管不了啦。反正那些塘报的内容本身也是疏漏错乱,误读一点算不上什么。
分清句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需要从大量的垃圾讯息中寻找真正有点用的内容——按老杰克的说法,这些塘报根本不能被称为是军事情报,因为它们全都缺乏最基本的军事素养。
比如在某一封塘报中,汇报说抓到了某个鞑子奸细,向其审问敌军内情。说是有精兵字的老杰克如今感觉又回到了刚穿越那会儿,好不容易才在文字师爷的帮助之下看懂了这篇塘报,然后便发出了悲愤的哀鸣。
——这是写给帝国皇帝的奏章,是发给大明朝廷中枢,用于确定军事计划的依据啊!就是这么个乱七,不声不响的被“淹”掉了。
林汉龙等人也是在好几天以后,才从钱谦益那里听说到这则消息。钱阁老大约是怕引起短毛的猜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但林汉龙对此完全不介意。
“没关系啊,只要大明朝廷能够自己解决,咱们从头到尾做个看客不也挺好么。”
——林汉龙现在是底气十足,手握八百精锐,心态自然很好。反正就算京城失陷,他也有把握能保住大家的安全。
…………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北京城里渐渐松懈下来。尽管前线依然经常送回紧急军报,但战线始终只是徘徊于宣大一带。于是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看明白了——后金这次入寇,似乎并不打算深入,在边境附近抢一把就能满足他们了。
琼海军的那批人当然更是这么认为——历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么,看来历史的惯性依然强大,这一次的后金军入寇,也差不多到为此为止了。
既然确定京师周边无恙,那他们的生意也就可以继续下去。于是便给天津那边发了电报,让赶紧把积压的货物送过来。琼市坊借着这一次休市的机会清查库存,整理货物,倒是好好的整顿了一下子,如今便准备重新开张了。
而整个北京城的感觉也是类似,街面上已经渐渐不再有兵丁巡逻,基本上恢复到戒严之前的状态。
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直到八月份的某一天,风云突变!
“前方急报,居庸关失守!总兵陈洪范阵亡!”
“鞑军前锋已至昌平!”
忽如其来的坏消息惊呆了所有人,包括琼海军那些人亦是如此——史书上可没这一出啊!难道是历史改变了?
而之后传来的信息,终于让他们确定历史已经不同。究其原因,似乎还正是源于他们自己。
——鞑军统帅,后金大汗皇太极对外宣布了此次攻明的理由,除了史书上原本有记载的报复明边将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等几条理由外,还额外增加了一条:
琼州髡匪害我兄弟,此仇不共戴天!此番统军南下,定要取得一“真髡”之首级,告祭十贝勒之英灵。倘若明国愿意主动交出髡匪,哪怕只有一人,大汗便可罢兵。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