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想要寻找第二供应商,英特尔有意增添业绩,双方可谓郎有情妾有意,很快就草签了意向协议。
然后就没马竞什么事儿了,虽说代工协议都是格式合同,但具体条款还得等国内的业务和法务部门赶过来谈判商讨才能确定。到那时候双方才会正式披露,没准还会有个签约仪式、媒体会什么的。
英特尔的产能先进而昂贵,蜂芯半导体自然不会用它生产便宜的bh432、aeru336这类功能机专用的低端芯片,他们拿出来的是即将完成研发的bh626芯片。也就是说,除了台积电10纳米版本,这款专为高性能平板和p游戏机设计的高端芯片还将拥有英特尔14纳米版本。困扰无数科技迷的“制程技术哪家强?”的问题,也将会随着这款芯片的上市得到部分答案。
英特尔的芯片工艺独步全球几十年,现在却面临被三星、台积电反超的尴尬。后两者均声称实现了10纳米制程商用,而前者的10纳米量产还得等一年。面对这种窘境,英特尔的解释就是一句“都是对手无耻注水,我家技术依然领先”。
真实的情况是大家都在玩数字注水,然后英特尔注的早、注的少,不像三星、台积电那么疯狂,让前者感觉自己吃了亏。要是把三家产品解剖后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一个的s管线宽是16或14纳米。三星初代14纳米工艺实测33纳米(改进版是20纳米)、台积电16纳米实测30纳米,英特尔14纳米实测20纳米,注水程度果然最小。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营销宣传的锅。
当初为了宣传制程工艺,芯片厂家特地把最小线宽概念提炼出来,包装成衡量工艺先进程度的节点指标。英特尔、超威(a)、英伟达等芯片厂商大肆宣传吹捧这个概念,使得制程数字逐渐“ip化”、“概念化”,在消费者那里形成“数字越小越厉害”的心理认知。把数字改小点儿,可以让自家产品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不至于因为“第一印象”吃到哑巴亏。
当然,线宽数字只是诸多指标当红”恐怖组织“博科圣地”。
这个组织的名字是bkhara,bk在当地豪萨语里的意思是西式学校系统,hara是halal的反义词,所以翻译成络媒体为自己扬名,手段比那些只会给半岛电视台寄录像带的前辈们高多了。尼日利亚官方多次组织清剿,数次声称打死了他们的头目,结果转眼就被最新视频打脸,反倒让后者在网络上越来越有名,成了一名另类“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