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制品区域离开后,两人接下来逛着的区域是金属材料艺术品展区。
在这个区域,常顺并没有看见特别有意思、稀少的物件。
这可能跟他接触的金属物品太多,见识有一定的关系。
那些鎏金佛像、铜镜、部分铜制兵器、香炉以及其它的杂件,他基本上都见到过相似的。
虽然它们看上去很精美,但只要自己以后寻找,总能够遇到。
并且遇到的比这里展出的还要多,还要全面。
档次有高低,但无所谓。
每件藏品都有它的独特性。
看到这些物件,他突然间又想到了真假问题。
普通人,不是经常玩这类金属杂项的,出去买东西,很少买到真货。
毕竟不是所有人会去一线,去接触真正的真品。
只有一线寻宝触摸的铜钱、铜元、其它铜器类杂件上手的多了,有了那种强烈的第六感,才会变得“火眼金睛”。
当然,这里不是说拍卖会。
拍卖会的物件,虽然不保真,但真品比例很大。
在字画区域,常顺倒是仔细观看了起来。
可惜现在没有高清智能手机,不然他完全可以对这些名家真品进行拍照。
特别是那些名家印章。
判断一幅字画,首先看印章,印章不对,字画肯定就不会对。
当然,有人说万一收购到了名家印章,然后找人制作仿品,盖上真章。
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不会有。
新仿做旧的年代感,大多数人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笔墨新画做不了假。
仔细查看印章,真迹,认知全面点,以后在拆迁区遇到那些名家字画,他就能够初步的进行鉴定。
“我觉得民间有些人的作品,画的画,写的书法不比这上面展示的人画的或者写的差!”
常顺刚看完黄宾虹的《日暮归宿图》,往其它展品走去时,听见一位40多岁的男人说话的声音。
“民间当然有,并且还很多,但那又有什么用,书法、字画这类东西,靠的是名气。
一个人只要足够出名,哪怕他画的一般、写的一般,都会有人追捧。
因为追捧的人太多,写的、画的有限,购买的人多会供不应求。
所谓“人抬人高,人踩人低”,“名者愈强”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一名年龄50岁左右的男人道。
“我还是认为不少民间高人都被埋没了!”
“那也没办法,要是人人写写画画的作品都那么值钱,那些书法家、画家不都是亿万富翁了!
所以还是要有名气!名气是无形的资产!”
两人聊着就离开了。
类似他们的对话,常顺并不是第一次听见,民间确实不缺乏各种各样的人才。
就拿踢足球的人来说,难道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真找不出来几十个足球踢的好的人吗?
完全是能够找出来的。
但为啥民间的人才却不被重用?
…………
在傅抱石《千山云起》书画前,常顺又看了起来。
画面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伴着山脉延伸至无尽的远方,大气磅礴。
他个人自然很喜欢这样的书画。
当然,喜欢归喜欢,不一定就要拥有。
价格不便宜!
以常顺自己个人的观念,有花几十万、几百万买东西的钱,自己出去旅游,身处真正的大自然中,感受那种意境、那种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