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现在从事这个行业,也是从客观角度在看待收藏。
去古玩市场、古玩城逛的越多,他个人的感觉,那些价格越高、越值钱的东西,他自己越是不看好,完全超过了现实中东西的真正价值。
谁喜欢出高价购买就去买去,那是人家的自由。
收藏是投资,当这种投资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出现风险。
而避免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购买,或者说超过了一定的价格不要买,不能贪心,不要听别人讲故事,不要盲目跟风…………
当然,还有套路——那种所谓的洗钱,不是说物件很值钱,哪怕它不值钱,你也得花很多的钱把它买下来。
这是一种另类的交易。
想收藏先要真正的了解收藏,这种了解就是去一线古玩市场,逛古玩地摊,只逛不买,不下手就没有“伤害”。
等你逛个几年,有了丰富的见闻,就会弄明白古玩、收藏是怎么一回事。
那时买东西,买喜欢的东西,上当的几率会很小。
每一次出售物品、每一次购买别人的物品、每一次逛古玩市场、每一次参加古玩交流会、每一次看预展…………
这些每一次,都让常顺对收藏的认知更加的深刻!
正确看待收藏,理性看待每件藏品的价值,是他听很多资深玩家、藏家、外行旁观者的经验之谈。
也是他自己的感悟!
除了官窑瓷片,蒋中医送给他的和田籽料山水风景玉佩,六罐银元,一对彩瓷鸳鸯,十两银锭,一些铜镜。
最近从拆迁区老房子发现的那盘银元,10斤左右银饰品,5件玉石制品,一罐铜元。
在渣土场墓下墓发现的那些物品,之前购买的那批民国瓷砖。
在“娱乐室”购买那名年轻玩家的两块玉制品等。
常顺同样把它们全都卖了出去。
也算是把之前弄到的“高货”差不多清仓了。
为了保密性,他不是把大家聚在一起,而是单独两人之间的售卖。
精品自然比普通物品售卖的价格高了太多。
民俗类,常顺主要还是售卖给了刘、沈、李三位老板。
王老板、周老板是大户,他俩购买的精品比较多,基本上占了好货的八成左右。
卖出去的收入也是可观的,差不多有890万,算上他手里之前的钱,卖完东西,超过了900万。
说不上赚了还是亏了,毕竟钱币的购买力是按当前计算的。
往后十几年,表面看银元之类的收藏品似乎涨价了,其实那时其它东西也都涨了。
钱币变得没有以前值钱。
所以任何时候,物价都是按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的。
那些拆迁补偿类似,每一年的补偿价格并不一样。
现在的900万用的好,十几二十年后,价值肯定不是收藏这些古董能够相比的。
对于他来说,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以后多有钱,常顺也不会显摆。
他自己的观点,低调才是王道。
你有钱,你个人心里清楚、有数就行。
那些爱显摆的人,最终不都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
这些钱,他当然也不会把它们放在银行。
赚钱投资的黄金年代,怎么的也要用出去,让它们变成更多的钱。
等未来财富自由了,他就可以好好休息,安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