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号的上午,h区与SJ区交界处的一处渣土场。
此时推土机正在推着昨晚运送过来没有推完的渣土。
昨晚父亲在这边捡铁,发现混合在泥土里面的有一些民国时期的钱币,也就是铜元。
之后他就打了常顺的电话。
在他过来后,渣土已经被推土机推开了。
用机器探测扫荡感应了下,他发现是一处小窖藏。
这处窖藏,钱币的数量不是很大,也就二三十斤——几千块钱或者万把块钱的产量。
真正的大窖藏,百万级起步,千万级也有可能。
如果发现百万级别的,那基本上是发财了,千万级甚至更多的窖藏、黄金制品,那些更不用说。
昨晚探测寻找了一遍,大多数筒子,特别是铜元集中点的区域已经被他找了出来,上午过来,是寻找那些没来得及挖掘的。
当然,除了父亲说到的那片区域,其它泥土里也有“金属”类物品,包括铜元、铜钱。
因为从土质上看,倒在这边的渣土,是“文化层”,也就是说,有人活动过,不论是居住或者埋葬。
对于一个拿着机器去一线探测寻宝的人来说,只要玩两三个月或者半年以上的时间,就会对泥土是否出货有一定的判断。
12月底的天气,太阳照着暖暖的,很适合白天寻宝,这跟夏天不一样。
上午过来,他先把昨晚没有挖掘出来的那些土层又挖了下,从里面找了几十块出来。
后来随着推土机把渣土车之后又倒下的渣土推平,覆盖住了昨晚倒下的渣土,无法有效的挖掘,他就换了地方。
其它土层,探测了会儿,他找到了一个银发簪,一枚铜印章,几枚铜钱、铜元以及废掉的铜杂件等生活用品。
银发簪是扁条形发簪,一头如意造型,发簪的面上雕刻有好看的花卉图案,很精致。
铜印章方形,上面有钮,是枚私章。
银发簪、铜印章的年份都是清朝时期。
铜钱里面除了一枚雍正通宝,其它的都很普通。
铜杂件是顶针、扣子、断掉的药勺等,都不值钱。
除了金属物品,土堆上还有一些瓷片。
那些好的,常顺把它们也都收集了起来。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当机器再次靠近一处土堆时,他感觉这次金属让探测器发出的提示声跟之前的那些很不一样。
这种声音,是他之前每次探测到黄金类物品才能听到的那种响声。
对于一名有经验的资深寻宝人,当经验达到一定的境界,是完全能够做到听声辨金属的。
所谓术业有专攻,听声辨位、听声识物,当熟练到了某种程度,其实并不难。
这就像一些有经验的老司机、修理师傅,听声就能识别车辆哪里出了问题。
在土堆上看了下,他发现有青砖块以及少量木头的残片。
木头看上去黑乎乎的,腐蚀的很厉害,一看就是棺木。
这说明又挖掘到了坟墓。
施工倒渣土,有坟墓,对于寻宝人、捡铁人来说,都是愿意遇到的。
知道可能有黄金,常顺一时间变得更加精神。
向四周看了一眼,见土场两名捡铁的师傅距离自己有三四十米远,并没有关注这边,他就拿起小洋镐挖掘了起来。
物件埋得并不深,随便扒拉了几下,一个骨骼类物品被他扒了出来。
在这个骨骼类物件的表面,能看见两个蚕豆大小,金灿灿的物件。
他看了下骨骼类物品其它位置,发现还有几颗牙齿。
看到这情况,常顺似乎明白了。
这肯定是有人镶了金牙。
关于镶嵌金牙,据说在古代就有,特别是民国时期,那些富人为了彰显身份与地位,在牙齿脱落后,就会镶上金牙。
甚至有人为了显摆,会镶嵌一些金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