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特别是一个月前,那时我们忙不过来,天天都是要加班的。”
朱师傅想了想,然后说道。
“加班好,加班了过年回家就能多带些钱回去。
你们准备啥时候回家过年?”
常顺又问道,反正是闲聊。
之前过来做事,他就打听过,朱师傅、杨师傅都是湘省人,是跟着他们的亲戚,也就是李老板一起来到沪市的。
“一个星期左右吧!在外面辛苦干了一年,平时基本上不休息,早就想回去了。”
这次搭话的是杨师傅。
03年、04年、05年一直到10年左右,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都是刚到腊月就会回家的。
当然,在北方地区,因为天气原因,回家更早也正常。
这个年代,并没有攀比,或者说攀比的意识并不强烈,农村人进城买房的也不多。
主要是现在建设新农村,很多人觉得农村更好,包括不少城里人都羡慕农村人的生活。
“出来一年都不回去吗?”
在问这个问题时,他突然间又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有好几年,他也是一样,从年初离家,一直到年末才会回去。
“是啊!距离远,加上平时太忙,来回又不方便,所以就没有回去。”
“这次回去了,可是要在家里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明年过了正月再过来!”
两人又说道。
“是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你们的工资现在好结算吗?”
常顺知道目前的环境,到了年底工钱很好结算,甚至一些工程,甲方都是催促做事的承包商过去结工程款的。
这些跟十几年后又不相同。
经历过那个年代相关事情的人都清楚。
他前世不止一次的听人聊天时谈论过。
常顺问的是从他们的老板,也就是亲戚手里好不好结账。
很多时候,不是上面的人不给钱,而是付了钱,
这个就像拨款…………
“还行吧!要是不好结算,不给我们工钱,过年了我们就不会再跟着他一起做事!”
朱师傅道。
“做事给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挣的都是血汗钱。
要是不给、不结,我管他是不是亲戚,一样的翻脸不认人,到时候打架也在所不惜!”
杨师傅道。
“小杨,你不要当着常老板说这话,万一他跟我们老板说了就不好了。”
听他那样说,朱师傅笑着提醒他道。
“我怕个鸡毛!我说的是事实,亲兄弟明算账!做事的时候我们把事情做好,不让他操心,结账的时候就按说好的结账!
再说我又没说他的坏话!”
杨师傅一脸无所谓。
“常老板,你不会跟我们老板说我俩在背后议论他吧?”
朱师傅又问他道。
“我说那些干嘛?再说刚才也是我先问的你们。”
他笑了笑。
这年代在外面做事的老板,大多都是亲戚带亲戚或者带老乡,就算在背后谈论也很正常。
况且刚才他们也没有提到李老板一些不好的事情。
聊了会儿,到了中午,两人就把提前定做好的防盗门窗都装好了。
仔细检查了一遍没问题,三人就一起离开去了两人老板所在的门店。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价格,常顺把费用跟李老板进行了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