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顺,我俩再喝一个!”
孙德宏说完,端起了酒杯。
除了搞收藏的人把一些物品当成宝,绝大多数人都是把它们当成破烂的。
而搞收藏的人不炒作了,那些大量的藏品日后腰斩,确实慢慢变成了破烂。
“三舅,你们能赚那些钱,是你们辛苦劳动的结果,我虽然提供了信息,但你们要是不劳动,也没用!”
他笑着道。
说完两人都喝了一口。
“那不一样,如果没人指路,不提供消息,想劳动也找不到方向。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在渣土场捡铁、捡破烂一年居然能弄到十几万。
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如果还是在厂里上班的话,忙到过年带回家的钱也就不到一万。”
三舅说着有些感叹。
这才哪跟哪儿?常顺记得曾经听杨建超说过在渣土场捡铁的事情后,专门去过土场。
那时他听那些在渣土场捡铁的师傅们说过,铁卖得最贵的时候,08年、09年,价格是一块六、一块八。
有人开着大三轮摩托车专业渣土场捡铁,一晚上运气好能捡一千多斤,按照那时候的铁价,就算是零卖,都是两三千的收入。
一个月哪怕10天不捡铁,也不按3000计算,算少点月收入最低也是三四万起步。
那些年知道信息,只是单纯捡铁的人发了财的不是没有。
可惜常顺前世并不知道这样的事。
如果知道,哪怕不懂古玩,不搞探测,只是单纯的捡铁,然后趁房价低的时候买房,也能过的很好。
那时年轻,精力也充沛,可是没人给他指路,等知道的时候,建筑少了,机会已经错过。
“哥!嫂子,你们今年的收入怎样?
阿顺我就不问了,他开书店、在拆迁区做古玩生意,认识的朋友多,路子广,赚到的钱肯定更多。”
又过了一会儿,三舅妈有些好奇,问他们道。
“我们跟你们应该也差不多,旧衣服、旧书在工地门口出售生意很好,只是我没时间去工地,大多数时候放在了书店外面。”
母亲想了想,然后说道。
自从父亲要去捡铁、常静要守书店后,她只是在周末的时候会让常建忠开车带她去工地卖上两天。
其它时间,都是在书店前面。
特别是宋芫怀孕了,她还要抽时间做饭,这就让她卖衣服的时间又少了很多。
“那你俩的收入也很不错。
芫芫上班有好的单位,阿顺又有本事赚大钱,你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三舅妈又笑着说道。
“你们也会的,要是以后每年都能赚十几万,这样坚持几年,也是百万富翁了!”
母亲同样笑道。
“德宏!来,我们喝一个!”
父亲说着,跟三舅碰起了酒杯。
“芫芫!给!”
常顺笑着跟她夹了一些菜。
大家边吃边聊,接下来他们聊了一些跟过年相关的事情。
三舅、三舅妈回去,父亲也是要跟着回去的,毕竟家里的年货同样要办。
由于宋芫怀孕的原因,母亲跟常顺会晚点回去,今年他会在“沪”市这边过年。
晚饭吃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饭后大家又聊了一会儿,三舅、三舅妈以及父母才离去。
天气冷,常顺跟宋芫二人听了会儿胎教音乐,上网看了会儿电影就洗漱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