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板,这是我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挖到的石头,都带过来了,你看看!”
腊月二十这天中午,皖省售卖绿松石给他的姚师傅专门送了一趟原矿石过来,两人见面后,对方道。
此时他俩是在火车站前常顺的面包车里。
姚师傅刚下火车不久。
“别急,我们去银行门口。”
常顺对他笑了笑。
火车站这边,人太多,很复杂。
虽然是在车里看东西,但不免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说着,他启动了车辆。
“姚师傅,我看你满身疲惫,风尘仆仆,一路上没休息好吧!”
路上闲聊,他又笑着道。
这些从对方眼中的血丝就能看出来。
“谁说不是!这两天因为这些东西,我可是都没怎么睡觉,也不敢睡觉。”
姚师傅一脸认真,表情肃重。
尽管这年头很多人并不认识绿松石原矿石,就算你拿出来给人看,人家多半也会认为是煤球,不值钱。
但对于清楚价值的人来说,心里还是害怕丢失的。
这点常顺自然明白,哪怕现在过年的治安看上去比平时好了很多,但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小偷、骗子最活跃的时间段。
不注意点肯定不行。
“等卖了东西,我可要好好休息,放松放松!”
他接着又说了一句。
“你打算怎样放松?找两个或者三个?”
常顺跟他开起了玩笑。
“三个摆不平,最多两个就行了!
枪炮时间久了没用,不知道还有没有功能。”
对方也知道他是开玩笑。
“那你趁着过年时间可要好好修修、多用用!”
说了这些玩笑话,场面相对轻松了不少。
银行不算远,两人聊了不久就到了。
姚师傅带过来的石头,装在了两个稍大的老帆布手提包里。
把车停好,他也没耽误时间,直接打开看了起来。
这些石头,以小个碎石为主,另外也有大点的,还有一些材质不好、硬度不大的“面松”。
它们分成了三部分。
“在捡它们的时候,那些材质不好的,我专门挑选出来了,别人说可以粉碎了当染料或者其它矿料用,也能卖钱。
你把能要的买了,剩下的我带回去以后再卖给其他人。”
当他看向那些“面松”时,姚师傅解释道。
其实那些购买面松材料的人,也不一定会将其粉碎制作成矿料粉末或者染料。
“面松”经过“泡油上色”,优化处理,同样能摇身一变,变成表面看上去高瓷高蓝的石头。
这些常顺前世刷视频看见过。
那些处理过了的,如果不是专业玩绿松石的人,一般人并不清楚。
“面松”包括那些特别小的,姚师傅专门装在了一个塑料袋子里。
“我们就按照之前说好的价格,品质好的绿松石原矿,大小在核桃与蚕豆之间,300一斤。
超过核桃大小的,你现在送货上门,按600一斤计算,你看怎样?”
用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矿石都检查了一遍,常顺对他说道。
那些“面松”,他自然不会要。
“行!”
随后,他把车上带的电子秤拿了出来,然后称了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