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和陈正策马扬鞭,很快就到了大悲寺。
大悲寺建在一座小山之上,小山名叫南溪山,山不高,但景色不错。山如其名,溪流环绕,草木青翠。沿石阶而上,走不多时,就会见一条瀑布垂下,落在旁边不远处的山石上,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接着又汇入潺潺的水流中,一路向下而去。
李远和陈正花了几文钱,将马托付给山下的一个茶寮照管,两人拾阶而上。两人都是体健之年,又心中焦急,所以攀爬的速度极快,很快就到了大悲寺的所在。
商量了一下,二人兵分两路,李远从正门进去,陈正悄无声息的摸到了后门。
大悲寺这两日正在做法事,后堂停着蒋老夫人的灵柩,除了蒋家家主,她的子侄孙辈还有不少,因为第二日就要下葬,所以,今日早早就有不少人已经到了,轮流在棺前守灵。
陈正绕过灵堂,避过那些在和尚的念经声中打瞌睡的孝子们,悄悄寻找着那批头天送来的香烛宝马。
找寻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好又悄悄出了后院,在寺外约定好的地方去等李远。
过了好一会儿,李远出来了,朝他使了个眼色,两人一前一后的往山下走。
到了四周无人处,李远一脸凝重的说:“看来那匹祭品真的有问题。”
原来,李远进门后,装作上香的香客,捐了些许香火钱,又找了个小沙弥询问供奉长明灯之事。
小沙弥很高兴的帮他找来了师傅,李远与师傅详尽的咨询了长明灯的种类和所需银钱,表示回去备些材料,过几日再来。
然后趁着寺里的师傅心情不错的时候问起了后院的法事,又装作不经意的提起昨日蒋家好像运送了不少的纸扎祭品出城,笑问为何一场法事怎么需要这么多的祭祀之物,如此奢靡,也真的只有大户人家才能耗费的起。
大悲寺的师傅听闻,一脸的诧异,说祭祀用的东西早在前几日就送过来了,也仅仅是寻常数量,虽比一般人家多些,也称不上奢靡二字,而且,也已够用,昨日并没有祭品上山,问他是不是弄错了。
李远心中明白了,那几车的东西中一定有蹊跷,忙打了个哈哈过去,说自己可能弄错了,接着,就赶紧告辞出来了。
可若那些车里装了孩子,她们又会被送到哪里去呢?
当时的车马确实是出了城向着南溪山的方向而来的,究竟是什么时候改道而去的呢?
二人到山脚下寻了自己的马匹,又坐下喝了一碗大碗茶。旁边的茶博士热情的推荐着他的果子。
陈正耐不住他的絮叨,掏钱买了几个,茶博士笑着收了钱,递给他果子的时候说:“客官你尝尝就知道了,我这果子是真的甜,这是今早早起才摘的,昨日摘少了,恰巧来了许多客人,茶水和果子都不够卖的。”
陈正心中一动,不知哪里来的机灵,张口问道:“哦,你这位置如此偏僻,还能有大批客人光顾,不会是哄我的吧?”
年轻的茶博士急了,
“客官你怎么这么说话,我这茶摊虽小,人却实诚,从不扯谎,昨日不仅来了好些客人,还赶着好几辆大车,只是没有多做停留,匆匆喝了茶水,还把我剩下的所有的茶水尽数灌进了他们自带的水囊,然后买了果子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