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先喝口茶,暖暖身子。”沈书瑶的声音温柔如水,她将茶盏轻轻放在桌案上,目光关切地看向朱权。
朱权抬起头,眼中的疲惫稍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瑶儿,你来了。这局势愈发紧张,北元蠢蠢欲动,朵颜三卫虽暂时安定,却仍隐患重重,本王实在放心不下。”
沈书瑶在朱权身旁缓缓坐下,两人独处,轻声交谈。沈书瑶听着朱权的忧虑,凭借现代的军事知识和洞察力,她在心里默默思考着局势,但并未直接参与决策,只是偶尔说些宽慰的话语。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女性参与军事决策不合规矩,即便与朱权亲近,也不能轻易表露。
朱权握住沈书瑶的手,轻轻拍了拍,“还是你懂我。只是朝廷那边限制颇多,军饷拖延,物资调配也困难重重,这防御之事,难呐。”
沈书瑶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如此操劳,定要保重自己。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一步步来。”她咽下了那些可能惊世骇俗的现代建议,只是用言语给予朱权支持。
朱权眼睛一亮,脸上露出赞赏之色,“有你在身边,本王心里踏实多了。”说着,他拉着沈书瑶的手,将她轻轻拥入怀中。
沈书瑶靠在朱权怀里,轻声说道:“王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陪着你。大宁是咱们的家,咱们一定能守护好它。”
朱权轻轻抚摸着她的发丝,在她额头落下一吻,“有你这句话,本王便有了底气。只是这局势复杂,若有一日真到了生死关头,你……”
沈书瑶急忙伸手捂住朱权的嘴,“王爷不许说这不吉利的话。咱们夫妻同心,定能度过难关。就算真有危险,我也会与王爷生死相随,绝不独活。”
朱权看着沈书瑶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他再次将她紧紧抱住,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生命。在这风雨欲来的大宁城中,两人相拥的身影,满是深情与坚定,为彼此撑起一片温暖的港湾。
从军事制衡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朱元璋深知朵颜三卫的强大战斗力对大宁防御的重要性。他们的骑兵能够在北元来袭时迅速做出反应,大大增强了大宁防御的机动性。朱权手握宁王的军事大权,麾下王府军队训练有素,将领们各个身经百战,足以对朵颜三卫形成有效的威慑与管理。朱权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让朵颜三卫在大宁的军事体系中各安其职,既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又时刻警惕,防止他们叛乱或与北元暗中勾结。
分化蒙古势力是朱元璋更为深远的考量。蒙古退回漠北后,虽实力大不如前,但野心依旧,时刻威胁着明朝北疆。朵颜三卫作为投降的蒙古部落,与北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存在利益冲突。朵颜三卫内部权力结构复杂,各部首领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些小部落首领渴望在明朝的庇护下获得稳定的牧场和贸易机会,因而坚定支持与朱权合作;而部分大部落首领,既贪图北元给予的传统草原尊荣,又垂涎明朝的丰厚赏赐,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朱元璋希望通过将朵颜三卫划归朱权管辖,让他们在朱权的领导下,与北元产生隔阂。但这并非易事,北元不断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赏赐和昔日的情谊,试图拉拢朵颜三卫。他们强调蒙古的血脉联系和草原传统,煽动朵颜三卫对明朝统治的不满。而朱权为了稳固朵颜三卫的忠心,不仅展现军事威慑,还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尊重他们的信仰,举办草原传统的祭祀活动,邀请朵颜三卫的大小首领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同时,他还巧妙利用朵颜三卫内部的利益分歧,扶持亲明势力,打压倾向北元的势力。然而,这些行动都需在朝廷的监督和许可下进行,朱权无法擅自做主。
朱元璋的战略构想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北方防御体系。他分封众多皇子到北方各地,燕王朱棣坐镇北平,辽王朱植驻守辽东,他们与朱权一同成为拱卫皇室的坚固屏障。朱权所在的大宁,正是这条防线的关键节点。赐予朱权朵颜三卫,是他整合各方军事力量的重要举措。他期望朱权能以大宁为根基,统领包括朵颜三卫在内的军队,主动出击,肃清草原上残余的蒙古势力,维护边疆稳定。同时,推行垦荒兴植政策,发展边境经济,传播中原文化,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明朝稳固的北疆。
朝廷上下对朱元璋的决策态度不一。从军事层面看,朱权的军事才能加上朵颜三卫的强大战斗力,无疑能极大地提升大宁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朱权善于谋略,他带领的王府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与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相互配合,犹如猛虎添翼,足以应对北元的任何军事威胁,保障北疆的安全。从政治角度而言,这一安排虽有助于巩固边防,但藩王势力的壮大也让部分大臣忧心忡忡,他们担心会重蹈历史上藩镇割据的覆辙。
1395年,朱元璋下令将大宁左、右二卫改编为宁王营州左、右二护卫,助力朱权集齐宁王三护卫。在这一过程中,朝廷给予协助的同时也加以限制。
在人员调配方面,朝廷从北平都司精心挑选出大宁左、右二卫的人员充实宁王护卫。但这些人员的正式任命需经过朝廷吏部复核,且部分关键职位安插了朝廷眼线,用以监督朱权。朱权虽可提出对人员的需求和意见,但最终决定权在朝廷手中。
物资支持也是朝廷协助的重要方面。朝廷为朱权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粮草、马匹等物资。然而,军饷的发放需经过层层审批,且时常因朝廷财政紧张而拖延,物资运输途中也常因官僚推诿而受阻。朱权为了确保物资及时到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朝廷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政策支持同样不可或缺,但也伴随着诸多限制。朝廷在军队管理和指挥权限上给予朱权一定权力进行人员安排、军事训练和战略部署。但规定重大军事行动必须提前向朝廷报备,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军队的扩充、编制调整也需严格遵循朝廷的规划,不得擅自行动。朱权在日常军事管理中,每一个决策都要谨慎考虑是否符合朝廷规定,不敢有丝毫逾越。
然而,就在朱权积极整合军队,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危机悄然降临。朵颜三卫内部突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争斗,两派势力针锋相对,矛盾一触即发。一派受到北元的蛊惑,暗中谋划着与北元勾结,企图背叛朱权和大明;另一派则坚定地支持朱权,认为只有与大明合作,才能保障部落的长久利益。
消息从朵颜三卫驻地传出,先由快马传至附近驿站,再经驿站接力送往大宁王府。等朱权收到消息时,已过去了好几天。他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感到压力如山。但他不能立刻行动,而是先迅速起草文书,向朝廷详细汇报情况,等待朝廷指示。
在等待的过程中,朱权心急如焚,只能与亲信幕僚在王府内初步探讨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