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周岁宴日子的临近,王府愈发热闹。
王妃张氏亲自检查每样准备物品,从抓周用的文房四宝、金银器具到寓意平安的长命锁,都力求完美,处处彰显洪武年间文化特色。朱权政务繁忙,仍抽空与王妃挑选回礼,兼顾朝廷礼仪与当地风俗。
“夫人,盘烒这一年,长得真快,看着他,就觉得日子再难也值得。”朱权轻抚着王妃的发丝说道。
王妃微笑着点头:“是啊,希望他周岁之后,平平安安,聪慧伶俐。”
到了朱盘烒周岁宴当日,王府张灯结彩,高朋满座。朵颜三卫的首领们也带着珍贵的礼物前来祝贺,大宁的官员、乡绅齐聚一堂。众人的服饰、礼仪皆遵循洪武年间的规制。
朱盘烒穿着崭新的锦衣,被朱权抱在怀中,向众人一一见礼。抓周时,朱盘烒好奇打量一番,便伸手抓住毛笔,众人纷纷道贺,朱权与王妃欣慰不已。
宴会中,众人举杯欢庆,气氛热烈。朱权在应酬之余,始终关注着朱盘烒,看着儿子被乳母抱在一旁玩耍,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他心中满是柔情。
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朱权也没有忘记朵颜三卫的事情。趁着众人欢庆,他悄悄与陈亨等将领交换了一下眼神,示意他们不可放松警惕。虽然今日是儿子的大喜日子,但大宁的安危,始终是他心头的重担。
宴会结束后,宾客渐渐散去。朱权回到内室,看着熟睡的朱盘烒,轻轻为他掖好被子。
“王爷,今日这般热闹,盘烒以后定会记得。”王妃张氏轻声说道。
朱权点头:“希望他以后的日子,都能如此顺遂,大宁也能长治久安。我也该准备下一次向朝廷述职了,得将大宁的发展成果好好梳理一番,呈给陛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权一边密切关注着朵颜三卫的动向,一边加快大宁的建设步伐。
他亲自前往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作物,推广朝廷鼓励的农耕技术,新增的耕地不仅提升粮食产量,还能在战时为军队提供补给。
他督促工匠们修缮城墙,加固城防,按照军事防御的最新要求布局,提高大宁应对突发战争的能力。
他还组织了一场军事演练,检验士兵们的训练成果,演练科目也是针对北元骑兵特点所设,增强军队实战能力。
与此同时,派往朵颜三卫驻地的“商队”也传来消息。据他们观察,朵颜三卫近期军事调动频繁,似乎在筹备着什么。但他们与北元势力的接触,却没有找到确凿证据。
朱权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若此时对朵颜三卫采取行动,没有足够证据,恐会寒了他们的心,也会让大宁失去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若放任不管,又担心他们真的与北元勾结,危及大宁安全。
就在朱权犹豫不决时,王府长史周怀瑾求见。周怀瑾进入书房,行礼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
“王爷,这是我安插在朵颜三卫中的眼线传来的密信,事关重大。”
朱权急忙接过书信,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密信中写道,朵颜三卫确实与北元势力有过接触,但并非勾结谋反,而是北元派人威逼利诱,试图拉拢他们。朵颜三卫首领巴特尔、乌日根、那木汗虽未明确表态,但也没有拒绝,处于观望状态。
朱权将密信递给顾爻和晏昭,两人看完后,也是一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