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轩阁 > 女频言情 > 夜读全唐诗 > 第63章 秋日二首-其一

第63章 秋日二首-其一(1 / 2)

太宗李世民诗之六十二

以秋为鉴,洞察贞观智慧——李世民《秋日二首·其一》赏鉴

秋日二首-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一作蛾眉前

《秋日二首·其一》是唐太宗李世民借秋日景象,抒发帝王心境与治国哲理的诗作。全诗巧妙排布八组意象,于季节更迭的时空维度里,映射出贞观之治“居安思危”的治国智慧,以及“观物省身”的帝王深邃哲思。以下将进行逐联解析与全面赏鉴。

逐联赏析

首联: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物候书写的政治隐喻:金风乍起,菊瓣纷纷飘散,这一景象恰似武德旧臣随着贞观新政的推行而逐渐谢幕;残荷在玉露的映衬下愈发疏落,象征着隋制余弊在新律令的润泽下渐渐消散。“金风”契合《周易》中“兑为泽”所代表的秋德,蕴含肃杀与变革之意;“玉露”则化用《礼记》中“玉振金声”的礼制理想,以植物的新陈代谢隐喻制度的破旧立新,生动展现出“破立相生”的改制艺术。

颔联: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时空折叠的治理图谱:秋日,雁群整齐南翔,它们就像军情急递,严整而迅速,彰显着《帝范》中“教战之法”所追求的军事效率;而几林夏蝉的余响,恰似朝堂议事的冗长拖沓,与秋雁的高效形成鲜明对比。“数行”突出军事行动的高效有序,“几林”则暗藏《贞观政要》里“去冗存精”的吏治策略,巧妙构建起边疆军情传递与中枢朝堂议政之间的治理时差。

颈联: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气象哲学的权力编码:愁云凝聚,盘踞在半山之间,犹如三省决策时的阻滞状态;而高天上碎霞如绮,恰似六部执行时呈现出的斑斓繁复景象。一个“凝”字,将三省制衡过程中决策迟滞的状态生动呈现;“缬”本指染缬纹,在此处比喻六部协作时如精美纹样般的繁复流程,深刻揭示了中枢机构运行时的内在张力。

尾联: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地理意象的战略投射:成都的肥沃田野,是重要的剑南粮仓,而峨眉的险峻山峰,乃西南的天然屏障。二者并置,不仅唤起对平薛举、定巴蜀等武德年间辉煌功业的追忆,更在贞观九年吐蕃崛起的关键节点,敲响“居安思危”的警钟。此联中,《周易》“安不忘战”的国防意识呼之欲出。

整体三维赏鉴

季节政治的生态模型

最新小说: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我何时可以回去 夜读全唐诗 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宋终:一拳镇关西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