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轩阁 > 女频言情 > 夜读全唐诗 > 第142章 李隆基《观拔河俗戏》

第142章 李隆基《观拔河俗戏》(2 / 2)

3.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颈联再次将镜头聚焦到比赛现场,着重描写了现场热烈的氛围。“噪齐山岌嶪”,观众们整齐的呐喊声震耳欲聋,仿佛能让巍峨的山峦都为之动摇。“岌嶪”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山峰高耸险峻的样子,以此来形容观众呐喊声的强大力量,让人感受到现场气氛的热烈程度。“气作水腾波”,则描绘了参赛者们的气势如同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他们齐心协力,喊着口号,每一次发力都充满了力量感,那股气势仿佛能让平静的水面掀起层层巨浪,场面壮观至极,让人热血沸腾。

4.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祈愿。“预期年岁稔”,诗人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拔河活动,能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丰收对于百姓的生活至关重要。拔河活动被认为具有祈求丰收的寓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关怀。“先此乐时和”,则体现了诗人希望人们在参与拔河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前感受到欢乐和谐的氛围。在这热闹的比赛中,人们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着团结协作带来的快乐,整个社会充满了和谐与安宁。

整体赏析

1.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丰富而深刻,以拔河比赛为切入点,展现了唐代民间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更传达出对丰收的热切祈愿和对精神意志的高度重视。诗中既有对比赛场景的生动描绘,让人感受到唐代社会的活力与激情;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诗人的睿智与豁达;还有对百姓生活的关怀,流露出真挚的情感。整首诗洋溢着唐代社会豪迈乐观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艺术手法:

诗中意象运用精妙,“山岌嶪”“水腾波”等形象的比喻,将观众的热情和参赛者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比赛现场的热烈氛围。同时,诗人巧妙地将拔河比赛与人生哲理、社会祈愿相结合,通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语句,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使诗歌不仅仅是对一场比赛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此外,诗歌在结构上层次分明,从比赛场景到意义思考,再到现场氛围和美好祈愿,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3.语言风格:

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体现了唐诗严谨的格律之美。同时,诗人用词精准生动,如“恒”“抵”“噪”“作”等动词的运用,使诗歌充满了活力和动感,生动地描绘出拔河比赛的热闹场景和参与者的精神状态。

4.历史背景:

在唐代,拔河活动十分盛行,被视为一种能够祈求丰收的民俗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在诗序中提到“俗传此戏,必致年丰”,因此命北军举办拔河比赛。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也体现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关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观拔河俗戏》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唐代拔河比赛的精彩瞬间;以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精神意志的磨砺和对丰收的祈愿。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与大唐盛世,让我们得以领略那个时代的魅力与风采。

最新小说: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我何时可以回去 夜读全唐诗 揭皇榜:我竟是太子 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宋终:一拳镇关西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