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李适诗之十三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上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令太子书示百官。序曰:朕以中春之首,纪为令节。听政之暇,韵于歌诗。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聊复成篇。其诗八韵。中书门下谢赐诗,请颁示天下,编入乐府。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
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
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一作恩洽人。
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
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
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
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
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从《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中看唐德宗的家国情怀
在唐代诗歌的灿烂星河里,唐德宗李适的《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贞元十四年(798年)二月戊午日,在这仲春时节,德宗于麟德殿大宴百官,共同观赏新乐,兴致盎然之下,挥笔写下这首意义深远的诗篇,既描绘出宴会的盛大场面,更将自己对礼乐文化的尊崇、对国家治理的期望融入其中。
逐联深解,诗意层层铺展
1.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诗歌开篇,德宗以饱含欣喜的笔触,点明了时间背景。“芳岁”寓意美好的一年,而“肇佳节”则强调了这一时期的特殊意义,春天本就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仲春更是春之盛时。此时,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花草树木纷纷展现出勃勃生机,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德宗用“物华”一词,高度概括了春天里世间万物的繁华与绚丽,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为全诗奠定了祥和、欢快的基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希望。
2.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此联将视野从春天的自然万物拓展到天地乾坤。“乾坤既昭泰”,描绘出一幅天地清明、万物和谐的宏大景象,象征着国家在德宗的治理下,正处于安定与繁荣的良好态势。“昭泰”二字,既体现了国家政治的清明,也寓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而“烟景含氤氲”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美好的氛围,春日里,雾气朦胧,如烟似霭,笼罩着世间万物,给整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朦胧的美感,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息。
3.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在这祥和的氛围中,德宗展现出了谦逊的态度。他自谦自己德行尚浅,却承蒙上天的恩赐,表达出对上天眷顾的感恩之情。同时,“乐成思治人”一句,深刻体现了德宗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他明白,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依赖于上天的庇佑,更需要统治者的努力治理和对百姓的关爱。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他想到的是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心系天下的情怀,展现出一位君主的担当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