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乐章之一
明堂乐章
《唐书·乐志》曰:季秋,享上帝于明堂。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莫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词同《冬至圜丘》。贞观中褚亮等作。
古韵祭情,礼敬先祖:《肃和》深度赏析
肃和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
严配申虔,宗禋展敬。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
玉币通诚,祚隆皇圣。
《肃和》宛如一幅古韵悠长的历史画卷,以庄重而深情的笔触,细腻勾勒出古代祭祀的盛大场景与深邃精神内涵。它承载着古人对祖先的感恩戴德、对孝道的尊崇传承,宛如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引领我们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探寻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底蕴,品味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是研究古代文化与文学表达的珍贵瑰宝。
首联:顺应天道,治理家国
“象天御宇,乘时布政”,开篇气势恢宏,为全诗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象天御宇”,古人认为统治者乃天子,应效仿天道来治理天下,此句彰显出一种顺应自然、遵循天命的治国理念,体现出对天地自然和祖先智慧的敬畏,仿佛能看到古代帝王心怀天下,以天道为准则,引领国家前行的宏大场景。“乘时布政”,则强调把握时机,推行政令,展现出统治者的睿智与果敢。在祭祀这一特殊背景下,此联不仅描绘出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更暗示着祭祀是对祖先治国理念的传承与敬意的表达,通过祭祀,后人祈求祖先庇佑国家政令通达、繁荣昌盛,也为后续对祭祀场景和情感的描述埋下伏笔,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古人对祖先功绩的尊崇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注。
颔联:虔诚祭祀,表达敬意
“严配申虔,宗禋展敬”,紧承首联,将视角聚焦于祭祀本身,进一步凸显祭祀的庄重与虔诚。“严配申虔”,“严配”表示庄严地配享,指祖先与上天配享祭祀,这是对祖先地位的高度尊崇;“申虔”则强调表达虔诚之心,后人以最诚挚的态度,庄重地祭祀祖先,以彰显对祖先的敬重与感恩。“宗禋展敬”,“宗禋”指对祖先的祭祀大典,“展敬”即表达敬意,再次强调祭祀过程中对祖先的敬意。这一联通过对祭祀行为的细致描述,展现出祭祀者内心的敬畏与庄重,让我们仿若置身于祭祀现场,目睹祭祀者们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祭祀环节,感受到祭祀氛围的神圣肃穆,深刻体会到古人对祖先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
颈联:祭品丰盛,仪式庄重
“樽罍盈列,树羽交映”,此联从视觉角度描绘祭祀场景,生动展现祭祀的盛大与隆重。“樽罍盈列”,樽和罍都是古代的酒器,“盈列”形象地描绘出酒器满满排列的场景,寓意着祭品的丰盛,美酒佳肴皆为祖先而备,每一滴酒、每一份食物都饱含着后人对祖先的深情厚意。“树羽交映”,“树羽”指装饰在祭祀场所的羽毛,这些羽毛色彩斑斓、姿态优美,相互辉映,营造出华丽而庄重的祭祀氛围。羽毛在古代祭祀中具有特殊意义,象征着吉祥与神圣,它们的存在不仅增添了祭祀的仪式感,更表达了后人对祖先的美好祝愿。此联通过对祭品和祭祀装饰的描写,将祭祀的庄重氛围推向高潮,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祭祀时的用心与虔诚,以及对祖先的崇高敬意。
尾联:通诚祈福,家国同辉
“玉币通诚,祚隆皇圣”,此联将祭祀的情感推向高潮,从个人对祖先的敬意延伸到对国家和天下的祝福。“玉币通诚”,玉币在古代祭祀中是重要的祭品,被视为沟通神灵与祖先的媒介,人们通过献上玉币,表达内心的诚意与敬意,希望祖先能够感知到这份虔诚,接受后人的祭祀。“祚隆皇圣”,“祚”指福运,“隆”表示兴隆,“皇圣”指代帝王或国家,此句表达了祈求祖先庇佑国家福运昌盛、帝王圣明的美好愿望。这一联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家族的关爱,更展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认为通过祭祀和践行孝道,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使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有序,彰显出古代先贤对孝敬精神在社会治理中重要作用的深刻理解。
总体评价
《肃和》无疑是一篇极具价值的祈文,在古代祭祀文化与文学表达领域绽放着独特光芒。从艺术表现来看,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短短数语,便将祭祀场景、人物情感与精神内涵刻画得入木三分。用词精准,如“象”“乘”“申”“展”“盈”“交”等动词,生动展现祭祀者的行为与祭祀氛围的庄重;“樽罍”“树羽”“玉币”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更具画面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治国理念引入祭祀,再到祭祀场景的描绘,最后升华到家国情怀,逻辑清晰,情感层层递进。从文化价值而言,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资料,为我们还原古代祭祀的仪式、流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人对祖先的尊崇、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家国的责任担当。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学表达的杰出范例,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铭记祖先的功绩,践行孝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让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