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郊乐章之二十六
《五郊乐章·舒和》逐联及整体赏析
原诗
执龠持羽初终曲,朱干玉戚始分行。
七德九功咸已畅,明灵降福具穰穰。
逐联赏析
首联:“执龠持羽初终曲,朱干玉戚始分行。”
?内容:在庄重肃穆的祭祀现场,乐师们手持龠与羽毛,专注地演奏着乐曲,从乐曲的起始直至终了,那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龠,作为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其音色独特,为祭祀增添了几分典雅庄重的氛围;而舞者手中的羽毛,随着乐声的节奏轻盈舞动,姿态优美。与此同时,祭祀的仪仗队也有序排列开来,他们手持朱干玉戚。朱红的盾牌象征着威严与力量,玉制的斧钺彰显着尊贵与庄重,这些仪仗器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整齐排列的队伍更显气势恢宏。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出祭祀仪式中音乐与仪仗的盛大场景。“执龠持羽”展现了乐舞的灵动与美妙,“初终曲”强调了演奏的完整性与连贯性,体现出祭祀过程的严谨规范。“朱干玉戚始分行”则从视觉角度,将仪仗队的整齐划一、庄严肃穆刻画得淋漓尽致。红色与玉色相互映衬,色彩鲜明,不仅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凸显出祭祀仪式的庄重神圣。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祭祀现场的肃穆氛围,以及古人对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
次联:“七德九功咸已畅,明灵降福具穰穰。”
?内容:此联表达了对君主德行与功绩的歌颂,以及对神灵降福的祈愿。“七德”常指武功方面的七种品德,如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等;“九功”则涵盖了治理国家的诸多方面,包括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这里意味着君主的圣明统治使得这些德行与功绩得以充分彰显,国家繁荣昌盛。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虔诚地祈求明灵之神降下福祉,希望神灵的庇佑能让世间万物丰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穰穰”一词描绘出福祉充满、丰盛的景象,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赏析:诗人将对君主的赞美与对神灵的祈愿相结合,使诗歌的主题得以升华。“七德九功咸已畅”高度肯定了君主的统治功绩,体现了古人对贤明君主的推崇。“明灵降福具穰穰”则直接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庇佑的渴望,这种祈愿质朴而真挚,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联通过对君主与神灵的双重表达,展现了唐代社会对政治清明与神灵护佑的双重期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整体赏析
主题
这首诗围绕唐代祭祀仪式展开,通过对仪式中的音乐、仪仗以及人们内心祈愿的描写,全面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祈愿,反映了唐代祭祀文化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人对君主德政和神灵庇佑的重视与期盼。
意境
诗人以简洁庄重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神圣庄严且充满希望的意境。从首联对祭祀音乐与仪仗的生动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祭祀现场的庄重氛围;到次联对君主德行的赞美和对神灵降福的祈愿,又为整个场景注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歌通过对祭祀全过程的展现,将庄重的仪式感与美好的愿景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唐代祭祀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寄托。
艺术特色
1.意象运用精妙:诗中运用了丰富多样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龠”“羽”“朱干”“玉戚”“七德”“九功”“明灵”“降福”等。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祭祀场景,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龠”“羽”“朱干”“玉戚”体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典雅;“七德”“九功”象征着君主的贤明与功绩;“明灵”“降福”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充满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底蕴的诗歌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领略唐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