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越说越来气,颇为不甘地说,自己去年帮这个电厂解了燃眉之急,一次性至少给他们让利了二十多万,因此不但得罪了另外两个电厂主管采购的领导,还被人告到了纪委,说我收了对方十万元回扣,才把煤卖得那么低价的,要不是刘副局长给纪委打招呼,纪委还不定咋样折腾我呢。
老马说,他以为电厂会看在这个情份上,在签今年的供煤合同时,在价格上能对翔龙煤业有所照顾,给自己这个老朋友点面子。没想到对方全然忘了当初是怎样可怜巴巴求的自己,自己是怎么对待他们的,不但在煤价上不倾斜,还延长了结款时间,让本就处在亏损边缘的翔龙煤业,日子过得愈发紧张,真他妈的不是东西,连白眼狼都不如。
我劝老马别这么愤愤不平,说市场经济从来不讲人情世故,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都在千方百计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咱们挣钱得靠自己的真本事,不能指望合作伙伴出于老朋友情面的慈悲大度。
老马不服气,说利益固然重要,情义的分量也不轻。咱俩现在都是翔龙煤业的股东,按说也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你为什么让财务科用矿上的公款,替我个人还高利贷?这种搞法,是不是直接损害了你这个大股东的利益,是不是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
我笑着说,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还高利贷的钱,是借给你的,以后肯定要从你的分红中扣回来,有借有还,不存在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
老马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说借款容易吗?要找门路托关系,要求人,要请客送礼,要给当事人好处,还得领人家的人情,就这还不一定能借的到。就算借出来了,还得按月准时付利息,迟一天都不行,你说我该不该领你的人情?
我不想和老马扯淡,站起身说,我没功夫和你抬杠,你也别和我较动,还是想想咋样才能多出几吨煤吧,我现在要去县政府一趟。
翔龙煤业的流动资金不能动,我准备去找王俊臣商量商量,看看是否有其他搞钱的门路。
老马在我屁股后面追问,你想让我把日产量搞到多少?
“最好能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百吨。”
我头也不回地回答。
翔龙煤业现在处在微利状态,吨煤平均利润连五块都不到。
我希望能用增加产量,摊薄一部分固定成本,用尽量多出煤缓解经营压力,让它在行业的冰河期活下去,坚持到春天的到来。
我不否认,绝大多数煤矿的老板,和我是同样的想法。
煤价越低,越不赚钱的时候,越要拼命提高产量,用增量摊薄生产成本,以抵销煤价不断走低带来的压力,维持生产,等待大环境的好转,等待行业的复苏。
结果是,煤越是不好卖,价格越低,煤矿出煤反倒越多,导致煤更难卖,价格进一步下滑,供需失衡的程度进一步加重,死结越拉越紧。
这是一个悖论,好像无解。
圈子里的同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裹胁进这个漩涡,随着漩涡转速的不断加快,大家只能闭上眼睛,朝着同一个方向拼命奔跑,谁都不想停下脚步,成为被淘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