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春风中还夹杂着一丝寒意。考古学家陈默站在县博物馆的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封神秘的邀请函,眉头紧锁。
邀请函是用柯尔克孜族传统的手写体写成的,上面写着:“尊敬的陈默先生,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参加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千年庆典。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您将有机会见证柯尔克孜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陈默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考古学家,专门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他对柯尔克孜族的史诗《玛纳斯》一直很感兴趣,曾经多次发表过相关的论文。然而,这封邀请函来得有些突然,他并不认识发件人,而且邀请函上也没有署名。
“奇怪,这到底是谁发来的呢?”陈默自言自语道。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个身着柯尔克孜族传统服装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好,陈默先生,我叫阿合奇,是柯尔克孜族的向导。”年轻人微笑着说,“我是来接您去参加庆典的。”
陈默有些惊讶地看着阿合奇,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阿合奇笑了笑,说:“我们柯尔克孜族有句谚语,‘草原上的风会把消息带到每一个角落’。您对《玛纳斯》的研究在我们族里很有名,所以我们知道您来了。”
陈默点了点头,问道:“那你知道这封邀请函是谁发的吗?”
阿合奇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不过庆典是我们柯尔克孜族的大事,每年都会举办,今年尤其特别,因为是《玛纳斯》诞生一千周年。”
陈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接受邀请。毕竟,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文化和历史。
于是,陈默和阿合奇踏上了前往柯尔克孜族聚居区的旅程。他们乘坐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着。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连绵起伏的雪山,景色十分壮观。
“陈先生,您对我们柯尔克孜族了解多少呢?”阿合奇一边开车一边问道。
陈默想了想,说:“我知道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使用柯尔克孜语,信仰萨满教。你们的史诗《玛纳斯》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故事。”
阿合奇点了点头,说:“您说得很对。不过,《玛纳斯》不仅仅是一部史诗,它还是我们柯尔克孜族的精神支柱。我们相信,玛纳斯的灵魂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的民族。”
陈默笑了笑,说:“我对《玛纳斯》很感兴趣,希望这次能有机会见到真正的‘玛纳斯奇’(《玛纳斯》的传唱人)。”
阿合奇说:“您放心,这次庆典上会有很多‘玛纳斯奇’来表演,您一定能大饱耳福。”
就在这时,吉普车突然剧烈地颠簸了一下,停了下来。阿合奇下车查看,发现车胎爆了。
“真是倒霉,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办呢?”阿合奇无奈地说。
陈默也下了车,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庄。
“我们去那个村子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修车的地方。”陈默提议道。
阿合奇点了点头,于是两人步行向村庄走去。
走进村庄,陈默发现这里的房屋都是用土坯和木头建造的,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茅草。村民们大多穿着传统的柯尔克孜族服装,妇女们头上戴着色彩鲜艳的头巾,男人们则穿着羊皮大衣。
“你们好,我们的车坏了,能帮忙修一下吗?”阿合奇用柯尔克孜语向一位正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问道。
老人看了看他们,点了点头,说:“可以,不过我们这里没有修车的工具,你们得去县城。”
阿合奇有些失望,说:“那我们怎么走呢?”
老人指了指村口的一辆马车,说:“我可以让我的孙子送你们去县城,不过他得明天早上才能出发。”
陈默和阿合奇对视了一眼,无奈地同意了。
于是,他们在老人家里住了下来。晚上,老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拿出了柯尔克孜族的传统美食——手抓肉和奶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