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集团的火电厂项目如果能落地在富水县,像氮肥厂这样的项目可要可不要都行。”
今天韩德华展现的尺度,让徐勃一时有些反感。
前世的时候,虽然韩德华一直提携徐勃。但是韩德华从来没有在徐勃面前展现负面。
虽然有一种说法,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的关系才能更牢靠。但是这也就是变相的展现赤裸一面,双方之间互相没有秘密,互握把柄。
两世为人的徐勃对韩德华都是相当敬重,但是今天这一幕,给徐勃一种异样的感觉。
就好比看一幅画,远看、近看、细看后,每一次感觉都不同。
…
徐勃曾经作为韩德华的秘书,整天跟着韩德华,徐勃不会去思考韩德华的所作所为和决策正确性。
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再加上身为领导秘书,对领导的忠诚让徐勃自然而然的觉得韩德华的形象无比高大。
这时候就属于远看。
也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徐勃到乡里去工作,不再整天跟随着韩德华,这个时候徐勃已经开始主政一个乡镇。
徐勃必须有自己的政治思维和认知格局,从而才能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
这个时候再看韩德华,他曾经的高大形象就会看得更加立体。
人非圣贤,每个人自然都有优缺点和思维缺陷。慢慢的,徐勃发现。韩德华高大形象的背后,似乎也有阴影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