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外公帮忙的事不能急,作为姜家三代唯一的孩子,姜家外公外婆对简沐涵的疼爱只多不少,当年小舅在深市定居,是想将父母接过去的,但二老心疼外孙女,一直没有过去。
现在爱国值不够,简沐涵也必定是要回新历2年,与其让老人跟着担心,不如等兑换完成再同外公坦白,
等日后,有了国家做后盾,想必外公也能放心。
定制的十台模拟飞行舱已经到了七台,简沐涵装载模拟飞行软件,试玩了一次,在她这个外行人看来,作为模拟训练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安执政给她的清单内容不少,近乎包括在当时各行各业所遇到的瓶颈问题,简沐涵基本是都找出了相关资料,就算有在国内网站上找不见的,她也爬墙去了外网翻找。
其中,就包括晶体管的制造与集成电路的资料。
或许许多人会认为,新花国连电子管都没搞明白,怎么能直接去研究晶体管?
其实不然,电子管与晶体管并非前后身的关系,并不是说,先有了电子管,才会出现晶体管,只是一个发明的先后问题而已,也有可能是先发明了晶体管,然后人们才发现电子管也可以传输信号。
黎明基地的专家为什么对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情有独钟?
是因为受到简沐涵后世带过去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打击,他们发现,电子领域事关重大,小到百姓可使用的收音机、电视机,大到国防设备,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或者说,越是想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越是要早早将这些研究透彻。
特别是郑伯询知道,尤立克的第一个集成电路,出现于新历10年,他也知道,在小简同志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因为接触太晚,所以在芯片领域的发展,一直比不上尤立克,花国的芯片技术,也一直被尤立克打压。
因此,在这个时空,他想要弥补这方面的遗憾。
其实要是简沐涵懂点事,光刻机都得给安排好,
简沐涵确实很懂事,上网一查,小型入门级别的都需要八千万预算,还是买都买不到的那种,许多零部件不对花国出口。
要不说,花国的芯片技术一直被卡脖子呢!
简沐涵在光刻机上画了个圈,这个问题,只能期待以后交给亲爱的国家爸爸。
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资料郑伯询也要了,不提别的,在新历二年,许多国家都缺少计算机,花国的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计算机也得等到新历九年才诞生。
将晶体管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研制出小型计算机,无论是对外出口,还是日后对他国进行技术援助,对于花国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事。
既能赚取外汇,也能在国际上提高地位。
买不起光刻机,但是郑执政在她面前状似无意,多次提及的计算机是可以满足的,
初中计算神器,科学计算器,要多少满足多少。
除了科研方面,还有一部分工业生产方面的资料,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高钢铁的产量与质量。
钢铁,是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基础。
建国初期,花国主要利用的是高炉炼铁和平炉炼钢,甚至在后来的全民大炼钢时代,人们还自制砖炉,运用土法炼钢。
平炉炼钢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虽然能够生产优质特种钢材,但由于当时花国学得的技术不够成熟,这种优点也并没有过分体现。
之前,论坛上的那些方法,确实让京都钢铁厂的质量有所提高,减少了废铁率,但这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