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新年立下壮志要减肥,办了健身卡,头几天激情满满,每天跑好几公里,可没几天就被寒冷的天气、朋友的聚餐诱惑打败,不了了之;想学习一门新语言,一开始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背单词、练听力,没两周就因为工作太忙、追剧太香而放弃。我们似乎总是在热情高涨地开启一件事后,迅速熄火,难以持续。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二十英里法则,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解锁我们坚持做事、达成目标的密码。今天,咱就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个法则怎么就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稳步前行。
一、二十英里法则到底是啥?
二十英里法则来源于一个真实的航海故事。在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港口的航行中,这段路程大约有3000英里。航海者们发现,那些能够按时抵达目的地的船只,并不是在天气好的时候拼命赶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停在港口等待。相反,他们不管天气好坏,都坚持每天航行20英里左右。这个看似简单的航海策略,蕴含着深刻的成功哲学。
从理论专业角度来讲,二十英里法则是一种设定明确、稳定目标,并持续为之努力的策略。它强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避免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干扰,保持稳定的节奏和自律。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在实现目标时,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当面对困难或诱惑时,我们的情绪会产生波动,进而影响我们的行动。而二十英里法则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心理框架,让我们专注于长期目标,不被短期的困难或诱惑左右。
二、心理学家怎么看?
心理学家对目标设定和行为坚持性做了大量研究。着名心理学家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指出,明确的、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可实现的目标,比模糊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表现。二十英里法则正好符合这一理论,每天20英里的目标明确又具有一定挑战性,促使人们持续行动。
另外,自我控制资源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像肌肉,使用会消耗能量,但通过锻炼也能增强。二十英里法则要求我们每天坚持完成目标,这其实就是在锻炼我们的自我控制“肌肉”。刚开始,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可能很困难,就像新手举哑铃,手臂酸痛。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坚持就变得没那么难了。
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案例
案例一:作家的写作马拉松
有一位知名作家,一直想写一本长篇小说。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写作计划,不管每天工作多忙、状态好不好,都至少写1000字。一开始,这个过程很艰难。有时候灵感枯竭,坐在电脑前半天敲不出几个字;有时候工作加班到很晚,身心俱疲,根本不想动笔。但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就这样,每天1000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那本小说。这本小说一经出版就大获成功,他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作家。他说,要不是当初坚持这个每天1000字的“二十英里法则”,可能这本小说永远都只是脑海里的一个想法。
案例二:普通人的逆袭之路
小张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一直梦想着能通过学习编程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他白天要上班,晚上还有各种生活琐事,但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学习编程一小时的目标。最初,面对复杂的代码和枯燥的理论知识,他总是犯困,学习进度缓慢。而且,身边的朋友经常约他出去玩,各种娱乐诱惑不断。但小张没有动摇,哪怕是在周末和节假日,他也雷打不动地学习一小时。经过两年的坚持,他成功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转型。
四、生活中运用二十英里法则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设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