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豫二人到来以后,对着李雄便直接躬身行礼道“多谢将军教诲,我等必不让将军失望。”
李雄淡淡的说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同样的行军打仗也是如此,战术谋略需反复琢磨。
你们以前读书必然是不少,各种经典战例也没少研读读。
但是你二人要记住,经典案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被后世众人所铭记,每一场经典案例的出现,都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李豫二人连忙点头称是。
李雄接着又道:“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切不可死读书,要学会灵活运用。
就如那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靠的不仅是计谋,更是随机应变,同样的,就像此战我们改变战略一样,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李豫拱手问道:“将军,若遇到敌军奇袭,我等当如何应对?”
李雄目光炯炯,说道:“遇奇袭,先稳住阵脚,不可自乱。
若敌众我寡,可先寻地势坚守,等待援军;若有一战之力,便出其不意,攻其薄弱之处。”
看着二人激动的表情,李雄最后说道:“经典不常有,而两军交战相互攻伐才是常态,你们记住,千万不要做妄想家。
越是简单,越是有效,但同样的,越简单越难,以后各种情况遇到多了,你们就会明白了。
好了,你们以后还会遇到各种的事情,现在多说无益,接下来你们只需要用心学,用心看便好!”
“是!”
李雄给李忠臣和哥舒曜二人留下两万兵马后,再将各种事情交代一番以后,便率领着大军再一次的出发了。
在这期间,他还将抓获的,接近两万余人的俘虏,处理了一下,毕竟这些人都曾经是大唐的精锐,李雄还是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
他先是将百夫长以上的将领全部处理掉,当然,包括一些作恶多端的百夫长以及士兵也没有逃脱被清洗。
然后再将这些士兵聚集起来,给他们两条选择,一是被当做流民,全部打散以后,被高适押送着送往西北各地,从此以后老老实实的成为农民。
二是投降后加入李雄的军队,从辅兵开始做起,当然也是需要打散到各军之中,当各军出现损失以后,将优先从他们之中进行补充。
听到李雄开出的条件以后,大部分俘虏都选择了加入李雄的军队,他们许多人长期都待在军队,已经习惯了军营的生活。
现在再让他们回去种地,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并且他们听闻李雄治军有方,跟着他或许还有出路。
得到大部分人的回复以后,李雄从中挑选了人打散以后,补充到各军之中,暂时充当辅兵。
其他的人则被收缴了刀兵和铠甲,让高适押送着剩下的这些人,先退出潼关,等到李雄收集齐下一批真正的流民以后,一起将他们全部押送到西北各地。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还将这些人十人编为一队,如果队中有人反叛或者逃跑,将全员连坐。
最后,为了确保安全,李雄将高适的5000人给收编,调遣了2000名精锐骑兵和3000名精锐步兵给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