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艮翁说的极是!”关卓凡重重点头,“确实要叫士子们‘有所本’!”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我想,这个事儿,是朝廷的责任!嗯,关于‘时务策’,朝廷要组织人手,编写……‘时务精义’,钦定颁行,以为考试之圭臬!考官出题,不能超出‘时务精义’之范畴,士子通读‘时务精义’,考试之时,就‘有所本’了!”
“啊?!这个……”
关卓凡看着倭仁睁大了眼睛的模样,微微一笑,说道:“当然,许多‘时务’,普通士子,不晓得来龙去脉,难以甚解,单靠自个儿钻研,歧义不免。考试的时候,还是可能有人无所适从的。为此,朝廷应该派出‘时务训导’,下去讲读解疑,如此,师弟日夕砥砺切磋,庶几无惑矣!”
“朝廷派人下去讲读?这个……呃,请王爷的示,这是‘巡讲’呢?还是……”
“不是‘巡讲’。”关卓凡说,“若是‘巡讲’,一个地方,‘时务训导’只能呆上一小段时日,多则半个月,少不过三、五天,接着就要到下一个地方去了,如此,怎么能够和士子们‘日夕砥砺切磋’?解疑答惑之效,必然不彰!”
顿了一顿,加重语气:“我想,一个州县,一个‘时务训导’,如州之学正,县之教谕,长驻当地,专司‘时务精义’之讲读,不务旁骛。如此,略假时日,‘时务策’一道,士子们必然学有所成。考试之时,笔下也必然有分数了。”
“那么,这个……‘时务训导’,就是国家正式职官了?”
“是!”
“王爷!”倭仁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全国上下。有多少州县?一个州县,一个‘时务训导’,这,这要多大的一笔开销啊?”
“艮翁,”关卓凡微微一笑,“你问得好——我来给你掰掰手指头。”
“全国上下。设县一千三百之一页,左右蒙上,只留中间一行,再用纸贴盖三字,令考生填充——同现代考试的填空题颇为相似。
“墨义”,即围绕经义和注释的简单问答——同现代考试的简答题颇为相似。
“贴经”和“墨义”,考的是考生的记忆和背诵的能力,不需要做什么自己的发挥,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式。到了宋朝,不论新派、旧派,皆以为其无用,王安石改革科举,便废除了“贴经”、“墨义”。王安石下台,他的各种改革政策不断反复,但贴经、墨义,却是从此从科举考试中消失了。
我们能够理解倭仁的不解:咱们的轩王,从来是“锐意进取”的呀,他怎么会想到要恢复“贴经”、“墨义”这种死记硬背的老玩意儿呢?
*
(今儿更晚了,抱歉)
*(未完待续)
5201小说高速首发乱清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第十五章乘胜追击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