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藤博文的切腹,一场中华文化圈里的内讧,总算是落下了帷幕。世道是太平了,可是依靠老弟出兵才摆脱困境的大清却很尴尬,他们的洋务运动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满洲老弟很够意思的援助,大清自己也是拼了家底的投入,最后居然连两个藩属都打不过,大清这个洋务运动实在是太扯淡了。
奕欣、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干将老脸通红,已经退居二线的慈禧老太太也是恶心的不行,他们三十年的努力全是瞎折腾,这种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丢人归丢人,大清的君臣们还不能颓废,日子还是要过的嘛!随着欧洲列强覆灭而冷下来的改革,一下子又热了起来,大清现在的危机可比被列强欺负还严重。身体不好被一米弱的秀才打不过孔武有力的武夫,但是技术兵器时代,单纯的武夫绝对不是秀才的对手。大清想要富强,想要让百姓富强起来,让百姓变得有学识,这样一切才会有一个好的基础。”果兴阿不想大清变得太强大,因为大清富强起来之后,肯定又会想要歼灭他这个藩镇。但是果兴阿是真心的希望大清的百姓好,中华民族是不用受外族欺凌了,也该研究研究改善民生的问题了。
“民富且知忠义礼仪,国家自然昌盛,确是正论!”奕欣连连点头表示认同,但是他还在等果兴阿的下句,单靠教育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教育是一切的基础,也是一切的起点,当有了这个起点之后,便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朝廷……”果兴阿觉得大清积重颇多,需要从教育改革开始,一步步慢慢的来搞,可是他的话没说完,便有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混账,该死的奴才,不见亲爸爸、朕、六叔和李中堂正在与果兴阿舅舅议事吗?怎敢无礼搅扰!”果兴阿的话被打断了,所有人的目光也给这个太监吸引了,不过大家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年轻的光绪皇帝却先跳了起来。
“奴才该死,奴才有罪,请万岁爷息怒!”太监并无司职,只是一个跑腿的小太监,见光绪面色不善,当即被吓成了磕头虫。
“说吧!什么事?”光绪就是在果兴阿面前表示一下尊重而已,根本不是真的生气了。
“京中专折急递,万岁爷之前交代见折立批,是以奴才们不敢耽误,马上就呈送过来了!”小太监奉上了七八份奏折。
“瞎了眼的奴才,也不会看个时候吗?果兴阿舅舅从长春特意来教导朕,还能有什么事,比这还重要?舅舅,实在是对不住啊!”光绪起身又叱骂了太监一句,然后转身拱手向果兴阿致歉。
“皇上励精图治,勤劳政务,正是明君之象,大大的好事啊!我们只是闲谈,不碍的。我也要在京中盘桓一段时日,与长姐和六爷叙叙旧,我们有的是时间!”因为某些原有的印象,果兴阿一直看光绪不错,光绪这一番作为,更是让果兴阿觉得他情商很高。
“请亲爸爸御览!”光绪拿了奏折之后,自己并没有看,而是双手奉上到了慈禧的面前。
“皇帝已经亲政,自己拿主意便好,不用事事都来问我这个老太婆!”慈禧年事见高,已经有些怠政了,虽然不放心光绪外加恋战权位,但其实也不想事事过问。
“儿臣愚钝,还要亲爸爸多加教导!”光绪好像一个乖宝宝一样,果兴阿非常纳闷这娘俩后来是怎么闹翻的。
“老五啊!你自己先带着孩子们在园子里玩吧!老姐姐我还是不得闲啊!咱们改天再聊!”慈禧今天在圆明园会见果兴阿的事朝野皆知,这个时候还送折子过来,百分之百没什么好话。慈禧虽然很想多听听果兴阿的意见,但也怕这些奏折里有不能让果兴阿听到的话,只能暂停谈话。
“好好,不急,不急的!”果兴阿也怕这些奏折是骂自己的,他也不想见了尴尬。
慈禧、光绪等人起身告辞,果兴阿也起身送了两步。转身回来的时候,果兴阿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朝廷中枢已有变法自强的意思,估计下面的青年才俊们也要坐不住了,果兴阿不由得想起了几个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不经意间,果兴阿把几个人的名字说了出来。刚走出去不远的慈禧听到之后,很是诧异的回头看了果兴阿一眼。
慈禧、光绪一行人转回九州清晏,看了递上的折子,一时间难免有些纠结。折子是翁同龢等为首一大批清流上的,意思很明确,朝廷急需变法自强,不过断不可师法满洲。理由非常的充分,果兴阿从来没有放弃过统一中国的想法,搞出中华联邦便是最明显的例子。果兴阿之所以没有挥军入关,便是想通过战争意外的方式改朝换代。若是朝廷变法学习满洲,必然会有大量的满洲人员和体制进入朝廷,数十年后朝廷即为满洲所有矣!言官们建议继续学习英法体制,而且拿出了一整套看着很像那么回事的方案。果兴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蚕食朝廷很有可能,英法虽然被果兴阿的核武器给轰平了,但是他们的制度也确有可取,这可就让慈禧纠结了。
“亲爸爸,朝廷眼下并无大的外患,变法亦可缓缓而行,实在没有必要冒太大的风险。儿臣觉得师法欧洲,还是比师法满洲,更加的稳妥一些。”光绪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而且不经意间扫了一眼奕欣和李鸿章。
“皇帝所见不无道理,只是老五可就在园子里,咱们问计的意思也说明了,如今改弦更张,只怕老五心中会生出芥蒂来!”慈禧其实也觉得这次清理的主意比较靠谱,但是她担心得罪了果兴阿。
“云闲为人豁达,些许小事不碍的,想他解释一下就好了!”奕欣隐隐觉得有些不妥,翁同龢那帮人可少有靠谱的时候,当年搞自己的鹰派,不就是他们这帮人。不过光绪扫过的那一眼,给了奕欣不小的压力,奕欣真的老了。
“也好,试试也好!”慈禧见奕欣都不反对,也缓缓的点了点头。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