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吱吱呀呀的殿门开启声,清雅壮丽的钟磬之乐开始响起。处于东龙尾道半腰上的鲜于向被礼乐打破了思绪,抬头向上看,巍峨的含元殿两侧,通过曲尺形廊庑与主殿婉转相连的翔鸾、栖凤二阁,以及通过复桥和含元殿直接沟通的钟、鼓二楼,如同大鹏金翅鸟展开的四翼,彰显着大唐天子的威严和雄心。而队伍前面的皇亲国戚和政事堂的左右相国,已经踏入了东西宽60余丈、南北深30余丈的含元殿内,并在小黄门的指引下,走到自己坐榻前,静候圣人驾临。
鲜于向的坐榻位于大殿东侧居中的位置,安禄山、阿史那旸等人的位置则远比他的位置靠前。“要不了多久,某也一定要站得距离圣人更近些!”抱着这样的念头,鲜于向手持象牙笏板,脸朝西站在了自己的坐榻前。
在转身的一瞬间,鲜于向留意到,正在进入含元殿的藩国使臣中,居然有一位高鼻深目的小娘子。“这是哪国的小娘子,形容与西南夷的娇娆蛮女大不相同啊!”
“圣上驾到!”负责报唱的内侍省内给事刘奉廷的话音未落,含元殿外就响起了整齐有力的脚步声。
第一次参加元日大朝会的鲜于向尚在惊愕间,就看见从殿外进入了九位披青色披风、戴青色盔缨、持青龙旗的精壮武士,迅速在大殿东侧站定;然后是九位浑身尽白,持白虎旗的武士,在大殿西侧一字展开;九位全身为红,持朱雀旗的武士在大殿南门处守卫;最后是九位盔甲尽玄,持玄武旗的武士,大殿北边的御座之后。鲜于向发现,这些武士人数虽不多,却精悍异常,远胜剑南节度使的牙兵们。
三十六位武士站定之后,被宫女、内侍环绕着的明黄色步辇在大殿门前停住,统御章虽然文藻绚烂,但无非都是些恭贺朝拜之词,各地大同小异,鲜于向听得并不认真。
各道的奏章都写的文辞堆砌、十分冗长。鲜于向觉得自己的小腿都要发麻了,而右相却毫无疲惫之感,圣人更是听得特别用心。“大概其中有什么微言大义自己听不出来吧!”鲜于向在文辞上并不特别有自信,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正襟危坐。
右相念了半个时辰,才将全国15个道的朝贺奏章念完。鲜于向明显感觉到,右相读完后,大殿里的许多人都不由松了口气,看来大多数官员对这个环节都不感兴趣啊!但圣人喜欢听,百官也只能陪着。
放松之后,鲜于向赶紧打起了精神,因为门下侍郎已经站出来开始奏报祥瑞了。而报过祥瑞之后,就将是户部尚书奏报各地贡献了。
在户部尚书奏报的时候,圣人如果听到特别感兴趣的珍宝,常常会找当地的朝集使问几句。鲜于向暗暗祈祷,希望户部尚书提到夜明犀的时候,能够引起圣人的注意。
奏报祥瑞这个环节很快就结束了,无非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景星和庆云。鲜于向知道,在当今四海升平、海晏河清的大环境下,圣人对这些比较虚无缥缈的祥瑞兴趣并不大,所以屡次三番下诏,让政事堂严查虚报祥瑞之事,并层层规范呈报祥瑞的流程,减少官员的投机之心。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进献夜明犀一只、蓝宝石四颗。”户部尚书不紧不慢地念着各地进献珍宝的名单。
而鲜于向觉得自己的心脏已经快跳到嗓子眼里面来了。元日早上短短几个时辰里,鲜于向不断地悲悲喜喜,心情之转折起伏,比益州的山峰还要险峻。
“夜明犀?此为何宝?”圣人轻启玉音,打断了户部尚书。
“剑南朝集使何在?出列回奏!”高力士高声唱到,并朝旁边的刘奉廷使了个眼色。
“微臣剑南节度使长史鲜于向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鲜于向急忙从坐榻上起来,跪拜在御座之前:“此夜明犀出自南海佛齐国,长约一尺有奇,通体乳白,夜可自明,光照百步。据佛齐国海商言,此乃佛齐瑞兽天角犀飞腾时所遗蜕,珍贵异常。另,章仇使君获宝犀后,又遍寻西域蓝宝石四颗,置于宝犀四周,呈灵犀望月、星斗满天之兆。”
鲜于向回奏之间,四个小黄门已经从广场上把夜明犀抬进了含元殿内,放在御座之前。
鲜于向紧张得浑身冒浆,反复思量着刚才所奏是否齐备周密。
“好个灵犀望月、星斗满天!”圣人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拿起夜明犀把玩了一番。殿内灯火较殿外的晨光稍暗,乳白色的犀角散发着淡淡的白光,和蓝宝石的蓝光交织在一起,仿佛是浓缩在一起的星月。
“陛下!灵犀望月、星斗满天乃天赐吉兆,预示大唐君明臣勤、万民安康啊!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看见杨钊出来拍了拍圣人的马屁,鲜于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再担心刚才的回奏是否有遗漏了。
“这杨钊油嘴滑舌的技艺精进啊!”杨钊的示好也让鲜于向心里踏实下来,仿佛看见剑南节度使的职位在向自己招手。
“杨卿说的不错,此乃可喜可贺之事。章仇卿和鲜于卿都用心了!”圣人的肯定让鲜于向喜不自禁,急忙和大殿里的臣属一起跪拜,恭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