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又是一周周末的开始,周六日是潘家园地摊开市的时间,数以千计的地摊会在今明两天涌入潘家园,当然,与之相对的就是,周六日潘家园的人流量也会暴增。
毕竟并不是所有游客都买得起潘家园坐商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以上的古玩的,相比那些坐商,这些地摊上多则几千,少则几十的工艺品反倒更受消费者喜爱。
对他们来说,古玩不古玩的他们不懂,就算真有一个古玩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分不出什么区别。
在他们看来,他们所买的不过是一件摆饰,花个千物考古界两千年的谜题‘白金三品’和‘鱼肠剑’。
而现在张坤肯定不能走这条路子,而且齐向阳也不是那些业内大师,最后张坤终于想出了办法。
齐向阳只是鉴定界的一个新人,甚至说连新人都算不上,他根本就没有真正步入鉴定这个行业,对齐向阳来说,赚钱才是他的真正目的,而鉴定,只是他赚钱的手段。
要说齐向阳是因为喜欢鉴定,所以才如此奋发学习,张坤打死也是不信的,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想要让他心服口服,就是要让他见识一下,鉴定是如何最快速度赚钱的。
而在鉴定这一行,想要赚钱速度最快的,自然莫过于捡漏了。
利用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古玩,低价买入,然后高价卖出,这就是捡漏。
故而北方的方言中,用这个“捡”字,可谓深动形象的体现出了捡漏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也是汉字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
当然,捡漏这种事,对于一般人来说,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毕竟想要在一堆各色真假难辨的工艺品中,找出价值连城的真正古玩,除了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眼光外,运气不可谓不重要。
就说潘家园吧,周六日地摊开市,入场的摊贩可谓不下千人,每个人地摊上摆着的东西,多则几百,少则几十,想要一一把东西过一遍,一天时间,能看个三五个摊位就不错了,一千多地摊走下来,没个三五年,那是想都别想。
而有能力捡漏的人物,又有谁会花这时间,来找那也许有也许没有的没被人发现的古玩?
所以,捡漏这种事,真的需要讲运气和缘分的。
但是,这事对于姚志平来说,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