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的文成武功也算是极为出色的了,他不仅在治理国家以及军事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在文艺方面也是相当的不错。
朱瞻基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他的书画作品经常当作图书赠重臣,上书年月及受赐者姓名,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也就是说,朱瞻基除了是一名皇帝之外,其实也是一名才高人,文人嘛,要是没有点风雅的爱好,那还能叫文人吗?
朱瞻基当皇太孙的时候,他爷爷对他很严格,所以他即便是很喜欢赏玩香炉,也不敢大肆去做,因为他很清楚,一旦这事儿要是被他皇爷爷朱棣知道了,肯定会给他定一个玩物丧志的罪名。
朱棣过世之后,朱瞻基他爹也仅仅当了十个月的皇帝,然后等他登基之后,这天下可就没有人再能管着他的人了。所以,朱瞻基刚上台没多久,被压抑了许久的冲动终于彻底爆发了。
朱瞻基一上台,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也就是现在的泰国进口了三万九千斤风磨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可宣德皇帝是什么人啊,人家是天子,不仅财大气粗,而且精品意识超强。于是宣德皇帝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也就是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风磨铜共铸造出三千余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案正西五尺处,或是条案上、亮柜上,六寸以上的大器则可以放在厅、室、殿等处。
像这个蚰龙耳火炉,直径超过了二十厘米,也就是六寸以上,显然是可以放在书房之外的香炉。
至于另外一个铜香炉的器型则非常的朴素,三腿、扁圆肚,虽然看起来器型很朴素,但其线条却是极为优雅。
杨靖也认出了这件铜香炉的样式,正是存世量仅次于蚰龙耳火炉的鬲炉。
这两件铜香炉虽然样式都极为罕见,但风磨铜的颜色极正,而且包浆很圆润,底部也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楷书款,一看就不像是后世仿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杨靖还是用圣戒鉴定了一下,结果果然不出意外,这两个铜香炉正是公元1428年,也就是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