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皇城内的通道之上,看着紫禁城已经近在眼前,感受着四周属于夜晚的静谧,尽管兴奋的心情早就平复了下来,崇祯那平静的神色之中,隐隐还是夹杂着丝丝的激动之意。
也难怪崇祯这么高兴,如今的大明王朝,虽不是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借助着早就知道的那些历史信息,登基之初,就知道哪些人是能臣干吏,可堪大用,着实稳住了局面,给予了他施展才智的最基条件,相对稳定的基本环境,可以从容不迫地一一解决明末时期的诸多弊端。
亲手捉刀,改变历史,拯救华夏历史,只要是一个汉儿郎,就算是想想,恐怕都会兴奋不已吧?
何况,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尽管小冰河时期的到来,灾情越来越严重,但陕西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地缓解,尤其是大量难民转移到辽东,更是有效地遏制了乱军的滋生。
收复辽东失地,将建奴赶回老窝,使得野猪皮元气大伤,东北相对稳定了下来,不会再重演“己巳之变”那样的惨剧,更是杜绝了鞑子入关的可能。
辽东之战,一战成名,打出了大明的威风和实力,再加上英国公张维贤带兵镇守于大同,使得北方的蒙古族,尤其是山西和北直隶以北的漠南蒙古,彻底老实了下来,轻易不敢骚扰边境。
而西南之地,随着安奢之乱的彻底被平叛下来,随着大量难民的涌入,被朝廷安置在云贵等地,汉人的数量急剧增加,随之稳固了朝廷在那里的统治地位,渐渐变为郡县制,除去土司制度。
至于东南的海盗与洋人之患,随着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的整合完毕,组建成东南水师成功,还有大量的华殿内,除了端坐于上方的崇祯,对面站着的不仅仅是大明日报社的社长黄宗羲,还有顾炎武、陈贞慧、张若采(金圣叹)等年轻一代的翘楚人物,也是报社的几位主要编辑。
“各位,先看看这个,乃是朕让人搜集上来的一些消息......”
随着崇祯不咸不淡的抛出这句话,似乎是早有准备一般,冷晓磊随之上前一步,从龙案上超过一摞纸,径直向对面走去,每人发了一份之后,又返回了崇祯的身后。
由于摄于崇祯的声望,不知道此行被宣召的原因,原本就有一些紧张的气氛,渐渐地,随着众人浏览的深入,越来越了解纸张上的内容,眉头紧张的同时,气氛也变得有一些压抑起来,让人有一种胸闷的窒息感。
“好了,差不多都看完了,跟朕讲讲,对于这些事情,你们都是什么想法?”
一时间,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沉寂,不知道是因为心有顾忌,还是愣神的使然,最终还是最为年轻的顾炎武打破了平静,最先开口了,话里充满愤懑的意味。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