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军考虑的问题很实际,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扩大他们的贸易,这个难题目前来说,还很大,首先是周边的地方都不配合,他们无所事事,站在自己认为“道义”的制高点上对共和军进行攻击,他们认为共和军都是商人。商人的地位是不应该给与更高的地位的。
这让共和军的贸易扩张变得极为的麻烦,被动,甚至是,很多事情都难以进行下去,这对他们来说,变得很是困难。但这个问题,他们还是必须要面对的。
所以,尚武和贾诩各自想到了一个南进策略和东进策略。尚武的想法是,靠着向东发展,打通出海口,进行海外贸易。扩大市场,但首先他们必须打开市场才能进行发展,而这一点,他们还做不到。而在另外一个方面,贾诩变得很现实,他知道共和军需要什么,南进,变得很现实。
首先,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洛阳,洛阳有稠密的人口。市场潜力很大。第二,他的位置也十分的重要,占据洛阳,可以占据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十字路口上,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向南。共和军都可以很好的进行发展。而占据这样的地方,将会给共和军带来很大的发展,以及便利,这是贾诩的看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占据洛阳之后,继续发展,会出现很大的困难,首先,如果联络各地的话,就势必需要更加发达的交通。但发展铁路是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来运作的,而目前共和军已经投入更多的资金到铁路上来了。想要扩大铁路的投资,似乎是不可能,这样一来,未来的发展潜力就出现了一些难度。
同时铁路投资过大,耗费很大,最后是否能够获得充足的需求,他们还不是很清楚,这对共和军来说,都是未知数,未知数,就会变得极为的不稳定,甚至是出现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共和军来说,将会变得极为的困难。这绝对不是共和军能够解决的。
贾诩的方案,让共和军目前的战略是行得通的,但未来,他们将会陷入到另外一个困境当中,但出于当前利益上的考虑。他们又不得不这样做。
雁门关外,战斗在进行当中。对于作战部想的事情,不是他们能够涉及,考虑到的。他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的。
比如,偷袭。
“他们干的非常的不错。这才是使用骑兵的正确办法。”周仓拿着望远镜查看远处的武百官的,可是,他是真的没有钱,董卓现在也在偷偷的做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生意。
比如,宫殿内的一些器物被偷偷的成批运出来,卖给共和军的文物商人。他们希望这些东西,认为这都是好东西,董卓一直这样干,可以说,为了筹措军费,这个事情,他干了不少的事情。
但对于文武百官的俸禄。董卓一律采用新的纸币来应对,而且面额都很大。一名官员的俸禄,竟然只用两张纸币大发掉了。而董卓还故作大方的多发放了一些。
很多官员对此很是气愤,因为这些纸币,根本就花不出去。固然可以花出去,但那样做的话,就需要和董卓军一样成为匪类。强行购买别人手中的物品,这和欺压百姓有什么区别。董卓这是在逼迫他们欺压百姓,这种做法,更加的可耻。
所以,王允拿到纸币之后,就直接撕掉了。他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表示抗议,但这种做法根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董卓为了表示对自己士兵的关爱,紧接着有发放了第二批的军饷。这越来越加剧了他们的情况处于一个最难的状态当中,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们将会处于一个全所未有的灾难当中,这样的一种状况,将会彻底的让他们陷入到全所未有的灾难当中去。
洛阳陷入到了巨大的货币危机当中,而纸币引发的动乱并不是最可怕的。
“我们最担心的是,洛阳遭受这样的经济混乱之后,可能经济会进入到一个全所未有的萧条当中,大量的人口会流失,同时对于经济的重新建立,形成很大的难度。”当地的情报官员担忧的这样写道。他们希望能够外交的一些方式来迫使董卓减轻这样的一些做法,这样的话,他们的情况将会好转一些。
李家庄,作战部。
“在河西地区,出现了董卓军队的驻守状况,他们的人数尽管有三千人,暂时对我们无法形成威胁,但这是一种态度。说明董卓已经对我们有了很大的防范。这对我们来说,将会形成很大的糟糕局面。”贾诩说到。
尚武点点头表示赞同这样的一个看法。
因为之前董卓并没有表示要在附近进行驻军的可能。但现在,忽然有了三千人的兵力,在尚武看来,可能还会有后续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都在说明一个信号,董卓对共和军的做法表示一种抗议,不满,他认为,共和军的任何做法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我们是否也应该积极的增加兵力,而且,我认为,董卓随着自己的权力得到加强,已经对我们表示出了一些不满情绪的存在,这些不满情绪,将会最大程度上的对我们都构成很大的威胁的。”贾诩这样说到。
“我们暂时不要激怒对方。如果过早的把我们卷入到一场战争当中的话,得到最大好处的不是我们,也不是董卓,而是关东联军。”尚武说到。
“尽管他们的军事力量算是弱小的,但声势浩大,我们必须做最后一个发动攻击的人,否则的话,将会对我们形成很大的不妙。”尚武这样说到。
贾诩点点头表示赞同这样的看法,毕竟,共和军不想过早的参与进去。
三国双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