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爷的孝敏皇后。
也同样是大贤之人,但她和文贤皇后却是截然相反。
她一生都在竭尽全力服侍皇帝。
上孝敬婆婆,太婆婆,服侍皇帝。
中间和妯娌王妃们和睦相处,下待人和睦,为各府诰命天下女子之表率。
还曾著书立传,亲手写下《女则》、《女训》这样的传世名作。
为的就是教导闺中女子,凡事要三从四德,以服侍丈夫伺候公婆为准则。
虽然这样的书籍。
在她看来都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可她现在身处的也正巧就是封建社会啊!
这样的女子,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是极高的。
孝敏皇后的一生也同样被后世称颂。
这两个最鲜明的例子。
一个是参政的典范,一个是墨守成规的典范,谁也没说出半个不字。
可见‘后宫不得干政’这一条,对皇后不太起作用。
……
昏暗的烛光下。
夏如卿的目光落在赵君尧有些憔悴的脸上。
他的脸型消瘦了不少,嘴唇周围也已泛起些许青茬。
原本锐利到能杀死人的眸子里,此刻也有了些疲惫和血丝。
这样厉害的一个男人,竟也被江山之事累成这样?
是了!
现代的那些大企业家,不过管理一个大公司也有那么多人猝死。
赵君尧又不是铁打的。
他一个人扛起整座江山,怎么就不许他累?
夏如卿咬着唇想了许久,忽然眼前一亮。
“皇上,您若真是发愁,不如加开恩科怎样?”
赵君尧点点头。
“难得你能想到这一层!”
“朕已经下旨了,今年六月份就开考,到秋天怎么也能选出一批人先来应应急!”
夏如卿点点头又大胆地说道。
“还有一条!”
“皇上既然急用人,为何不叫人引荐一些名人侠士?”
她忽然想起来自古那些大诗人的诗词里。
多多少少都会感慨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等等。
有的甚至终生就这么误了过去。
即便满心里想的是报国,偏偏一辈子都没能遇到个伯乐。
这样弄得岂不是耽误人?!
赵君尧有些不解。
“这话怎么说?”
夏如卿寻思了片刻就道。
“皇上单只想想,我哥哥一开始是怎么提拔上来的?”
“夏廷风?”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i>
;赵君尧眯着眼想了好一会儿才眼前一亮想了起来。
“是那年,朕在大街上看他打架!”
“朕觉得是个可造之材,所以才勉强给了他一个机会!”
“没想到……”
赵君尧一脸庆幸。
“朕万万没想到,他竟这么……靠得住!”
比军营里正经出身的人还要强得多。
“哈哈,这么说来,朕竟算他的伯乐?!”
“卿卿,你想说的可是这个?”
夏如卿赶紧点头。
“正是!皇上英明!”
赵君尧又抿了口茶,寻思了好一会儿突然站起身,目光炯炯道。
“卿卿!”
“朕当真是忙糊涂了,这样的想法竟被你想了出来!”
“你哥哥是如此!那全天下不知有多少你哥哥这样的人等着朕去发觉!”
一想到这个。
他兴奋地连觉也睡不着。
当即起了身,把刚在隔壁下人房里睡下的李盛安生生薅了起来。
“去御书房!”
“把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人,全都给我叫来!”
李盛安那个郁闷啊。
“皇上,现在?”
现在已经二更天,别说各处宫门已经落锁,恐怕连城里的宵禁都下了。
这会儿叫人进宫,为什么不等明天呢!
赵君尧狠狠瞪了他一眼。
“怎么?现在不行?”
李盛安后背发寒腿一软。
“皇上,奴才有罪!“
“奴才一时忘了神,奴才这就去叫人传话去!”
说完带上两个徒弟,服侍着皇上一同出了端凝宫的门,匆匆往御书房去了。
当晚。
赵君尧和几位朝廷尚书足足商议了大半夜。
一直到天蒙蒙亮快要上朝的时辰,才放人回家。
也不知商议成了什么结果。
总之,自那天起赵君尧脸色都好了很多,疲惫之色尽消。
最要紧的是,他忽然不忙了。</div>
<divid="footlink"><ahref="上一页</a><ahref="返回目录</a><ahref="下一页</a></div>
<divid="adbottom"><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script></div>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