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真的是钱庄,我看见字了。”
女孩靠近之后看了看,然后说道。
“这么长,一般是几个人一起打,然后确认最后计算的数值是否一样。”
男人又说道。
“阿顺,你在拆迁区遇到过这么长的算盘没?”
跟田斌二人走到它的跟前时,对方问他道。
“目前没有,这样的算盘比较少,一般人用不上。”
说着话,他仔细查看着这个长算盘。
它有73档,木头材质是黄花梨,面上刻着文字——“某某钱庄,精打细算”。
“那你应该收到过稍微长一些或者材质好些的算盘吧!”
“是收到过,不过也不多。”
说着话,他离开了这边,看起了另外的木制品。
最后两样展品,一件是金丝楠木“机关盒”,另外一件是紫檀木“百寿”图挂屏。
到了后面,跟门口一样,也是高档、压轴式的藏品。
金丝楠木机关盒,是收纳盒,皇家用品,怎么也是王爷、贝勒级别的人用过了的。
看介绍,盒子有三层,需要按照特定的操作才能打开盒子。
紫檀木“百寿”图挂屏,不仅木头的材质好,制作它的人,也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名人。
“我听说以前我们国家在条件艰苦的年代,制作原子弹就是用了算盘,应该就有这样的大算盘。”
两人准备离开去其它区域继续欣赏,经过算盘那边时,他听见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说话的声音。
“是啊!那时科技落后,计算基本上都是靠它,当年我国的科研人员,能把国之重器研发出来,真的很不容易。”
另外一名年龄跟他差不多的男人道。
“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计算机,当年还是有的,只不过很落后。
计算机处理过一部分问题,人力也处理过一些问题。”
又有人说道。
是一名戴着眼镜,年龄看上去六十岁左右学者样子的人。
“你咋知道的?你参加过那样伟大的事情?”
之前说话的五十岁左右的男人问道。
五十多岁的男人也看向了他。
“我没有,不过我认识的人有。”
六十岁左右的男人道。
“那你能跟我们简单说说吗?”
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又问道。
“这也没啥不能说的,制作材料都是公开的,但真正安全的制作出来,并且还能够控制,有效的保存,非众多专业人士无法操作。
当年条件十分艰苦…………
就算在那样贫穷、技术封锁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的科研人员,依旧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把它制作出来了。”
六十岁左右的男人把他听说的讲了出来。
讲述的也只是边边角角,虽然只是边角,但依然很振奋人心。
“主要还是国人清朝时期没有真正重视人才,如果我国能够在古代的时候就大力发展科技,其它任何国家的人,都是比不上我们国家的。”
五十多岁的男人感叹道。
“是啊!如果真论起聪明才智,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我们聪明。
只是国人都把聪明劲尽用在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面了。
真发展科技,用对了地方,其它国家确实是比不上的!”
“谁说不是,不过我相信我们国家现在已经重视科技发展了,未来,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必然超过其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