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础、石磨盘的价格很低,他基本上都是五到十块钱一个购买的。
其它的石器,因为工艺不同,价格是根据情况谈论的。
古砖完整的有四十多块,残了的半块砖也有二十多块。
这些砖,还是以汉代的侧面文字、图案砖为主。
瓦当有六十多块,全部完整,图案是瑞兽、文字、几何纹等。
汉代、唐宋、明清时期的都有。
金属类物品,有一些铜钱、两块铜镜、一个残缺的铜“釜”以及一些铁器制品。
铜钱不多,几人合起来只有五六斤,里面有筒子,还是以清钱为主。
两块铜镜,一块宋代的“湖州镜”,一块明代的“五子登科”镜。
铜釜也就是古代做饭用的铁锅,只剩三分之二大小,应该是被推土机碾压过,有裂纹,整体都变形了。
表面没有纹饰,这样的物品,也只能当做标本。
铁器制品里面有一个铁秤砣、一个铁罐子以及一把铁刀看上去很好。
铁秤砣莲蓬形,锈蚀的比较厉害,是汉代的秤砣。
铁罐子比较大,高度约一尺,最大肚径约25公分,面上同样锈迹斑斑,局部一些地方甚至快锈透了。
它的年份看上去也很早,估计同样能到汉朝时期。
铁刀是一把刀柄末端位置环形的刀。
这个年份不算久,估计清末或者民国时期。
相对于铜器,其实铁器更难保存。
几样铁制品,特别是之前那个汉代的罐子,他打算捐到博物馆去。
如果让他自己保存,放在家里,几年后说不定就自然溃散了。
也只有在博物馆那种地方能够保存好,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买了他们的东西,晚上的时间,常顺在“阿成酒家”请几人吃了一顿饭。
据饭馆的老板娘说,他们准备腊月二十回家过年。
做生意坚持那么晚回去,在这年头很少见。
常顺不论是从拆迁区或者说是渣土场购买物品,从客观角度讲,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老物件。
如果不买,很多东西,那些捡铁的人都不会捡。
要是那样,它们要么被推土机施工的时候碾坏,要么重新被埋没。
对古代物品的保护,说的客观点,靠的就是所有收藏爱好者或者说是广大的藏家。
不管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喜欢。
因为任何物品有价值,才会被人重视。
价值越大,受到保护的力度越大。
如果没了价值,甚至还会招来祸患,那肯定是没人保护的,偷偷的抛弃、损坏是必然,就像曾经的某个时期。
往后那些收藏大军,随着各地的建设越来越多,发现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多,从事这个行业、服务这个行业的人,跟着越来越多。
而人多了,总会有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这就导致了大量假货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被大量制作出来。
真正的玩家,是知道古玩市场哪些人是售卖真货,哪些是专门销售仿品的。
可惜的是,很多普通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区分真假。
每次逛地摊,看着“工艺品”摊位、在上面挑选物件的人不在少数。
那些买了一辈子东西、家里装着一房子的古玩,没买到一样像样真品的人很多。
这些人很可悲,真正寻宝人的摊位,他们是不看的,因为东西跟他们看到的不一样。
甚至有些人到后来知道自己家里买的东西全部都是假货,但他们并不承认,只为找到新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