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明堂乐章之十
古韵祭情:《商音》中的天地礼赞与丰收祈愿
商音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
功宣建武,义表惟明。
爰申礼奠,庶展翘诚。
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祭祀承载着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对祖先功绩的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商音》恰似一首悠扬的颂歌,以其古朴典雅的词句,细腻入微地勾勒出古代祭祀的盛大场景与深沉内涵,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领略古人在丰收时节对天地神灵的尊崇,感受他们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体悟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首联:时令祭启,农事相和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开篇便将我们引入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场景。“律中夷则”,在古代,音律与自然节律紧密相连,“夷则”作为十二律之一,对应着农历七月,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大自然奏响独特的韵律,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与生命的更迭。这不仅点明了祭祀的时间,更营造出一种顺应天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序应收成”,随着季节的推进,迎来了收获的时刻,田野间麦浪翻滚,果实累累,人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即将化为丰收的喜悦。祭祀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展开,与农事紧密交织,展现出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他们深知,丰收离不开天地神灵的庇佑,于是怀着感恩之心,开启这场庄重的祭祀,为整首诗奠定了庄重而和谐的基调,仿佛能看到祭祀者们在秋风中肃立,眼中满是对自然恩赐的敬畏与期待。
颔联:功义昭彰,祖德流芳
“功宣建武,义表惟明”,承接首联的祭祀氛围,将视角从自然时令转向对祖先神灵功绩与品德的赞颂。“功宣建武”,“建武”在这里泛指建立的武功与功绩,祖先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凭借着智慧与勇气,开疆拓土,为家族、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祭祀活动成为宣扬这些功绩的重要契机,让后人铭记先辈的付出与荣耀,传承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义表惟明”,“义”代表正义、道义,祖先们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观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祭祀不仅是对功绩的缅怀,更是对祖先高尚品德的敬仰与传承,彰显其光明磊落的精神品质,体现古人对祖先神灵深深的赞美与敬仰之情,使我们感受到先辈的精神力量在祭祀中得以延续,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颈联:虔诚献祭,心意昭然
“爰申礼奠,庶展翘诚”,此联从对祭祀背景与意义的阐述,转向祭祀者的具体行为与内心世界。“爰申礼奠”,“爰”为语气助词,无实意,“申”有表达、展现之意,“礼奠”即祭祀时敬献祭品的仪式。祭祀者们怀着庄重的心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祭祀流程,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天地神灵的敬意,每一份祭品都承载着内心的祈愿。“庶展翘诚”,“庶”表示希望、期望,“展”为展示,“翘诚”即诚挚的心意。祭祀者们期望通过这场祭祀,向天地神灵展示自己的赤诚之心,毫无保留地表达对神灵的尊崇与依赖,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让我们仿若能看到祭祀者们在祭台前虔诚地献上祭品,眼中满是敬畏与期许,他们的诚挚之情在空气中弥漫,令人动容。
尾联:秋实满仓,感恩祈愿
“九秋是式,百谷斯盈”,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与美好祈愿。“九秋是式”,“九秋”代表深秋,是丰收的季节,此时的丰收遵循着自然的法则与规律,每一颗饱满的谷粒、每一份丰硕的果实,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式”在这里有遵循、符合之意,体现古人对自然秩序的尊重与顺应。“百谷斯盈”,“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斯盈”表示充满、丰盈,描绘出一幅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美好画面。这不仅是对丰收的生动描绘,更是对未来的美好祈愿,表达了古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以及对来年继续丰收的热切期盼,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人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总体评价
《商音》无疑是一首极具价值的诗篇,在古代祭祀文化与文学表达领域熠熠生辉。从艺术表现来看,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用词精准且充满深意,如“中”“应”“宣”“表”“申”“展”“式”“盈”等字,生动地展现了祭祀的时间、意义、过程以及祭祀者的情感;“夷则”“建武”“九秋”“百谷”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增添了其艺术感染力,使诗歌充满了画面感和历史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点明祭祀时间与背景,到赞颂祖先功绩与品德,再到表达祭祀者的虔诚,最后以丰收祈愿收尾,逻辑清晰,情感层层递进。从文化价值而言,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珍贵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古代祭祀与农事、祖先崇拜的紧密联系,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祖先功绩的铭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学表达的杰出范例,传承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感恩天地、缅怀先辈的传统美德,为后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珍视自然、铭记历史、心怀感恩,让这些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